庄子

品读古诗文2庄子逍遥游

发布时间:2021/6/21 0:16:46   点击数: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www.yqyywdj.com/m/

蒋勋《逍遥游》讲座

罗安宪《庄子·逍遥游》讲座

于丹《庄子》心得庄子何其人

《逍遥游》

原文再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词句注释

1、逍遥游: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义鱼子,小鱼。在此被庄子借用为大鱼之义,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庄子》中此种用法不少,如《人间世》中“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又引申为“尽”,《庄子》中此种用法更多,如“适得而几矣”(《齐物论》),“无时无几”(《则阳》)。此处当解释为“尽”。旧说“不知其几千里也”都解释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恐误。因《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释为“几仞”、“很多金子”;若要表达“几千里大”之义,应为“不知其数千里也”(《逍遥游》后文有“其广数千里”)。

5、千里也:应有千里之大。

6、鹏:传说中的大鸟。

7、怒:通“努”,奋力飞举。

8、垂天:天边。垂,通“陲”,边际。

9、海运:指海啸。形容海动风起之时。

10、徙:迁徙。

11、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2、《齐谐》:志怪小说集。

13、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志,记述。

14、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5、抟(tuán):盘旋上升。

16、扶摇:旋风。

17、息:气息,指风。

18、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19、尘埃:空中游尘。

20、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

21、苍苍:深蓝色。

22、其:或许。

23、正色:真正的颜色。

24、邪(yé):通“耶”,疑问词。

25、其视下也:它(指大鹏)向下俯视。

26、且夫:助词,无实义,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27、负:承载。

28、覆:倒。

29、坳(ào)堂:屋前地上的洼坑。

30、芥:小草。

31、置:放。

32、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33、胶: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

34、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35、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厚)。

36、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这时……然后才……。

37、培风:乘风。培,凭。

38、夭(yāo):挫折。

39、阏(è):阻碍。

40、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41、蜩(tiáo):蝉。

42、学鸠(jiū):斑鸠一类的小鸟。

43、决起:迅速跃起。

44、枪:撞到,碰到。

45、榆枋(yúfāng):泛指树木。榆,榆树。枋,檀木。

46、时则:时或。

47、控:投降。

48、奚(xī)以:何必,哪里用得着。

49、之:往。

50、为:疑问助词,相当于“呢”。

51、适:去往。

52、莽(mǎng)苍:草色苍莽的郊野。

53、三餐:指一天。

54、反:通“返”,返回,下同。

55、犹:还是。

56、果然:饱足的样子。

57、宿:隔夜,头一夜。

58、舂(chōng)粮:把谷物的壳捣掉,指准备粮食。

59、三月聚粮: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60、之:指示代词,这。

61、二虫:指蜩和学鸠。虫,古代对动物的统称,如大虫指老虎,老虫指老鼠,长虫指蛇。

62、又何知:又怎么会知晓呢。

63、小知:小聪明。知,通“智”,下同。

64、大知:大智慧。

65、小年:短命。

66、大年:长寿。

67、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

68、晦朔(huìshuò):月亮的盈缺。晦,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每月的第一天。

69、蟪蛄(huìgū):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70、春秋:一整年。

71、冥灵:大树名,一说大龟名。

72、大椿(chūn):树名。

73、彭祖:传说中寿达八百岁的人物。

74、乃今:而今,现在。

75、久:长寿。

76、匹之:和他相比。匹,比。

77、悲:可悲。

78、汤:商朝的建立者。

79、棘:人名,相传是商汤时的大夫。

80、是已:就是这样,表示肯定。

81、穷发:草木不生的地方。发,草木。

82、修:长。

83、羊角:像羚羊角的旋风。

84、绝云气:穿越云气。绝,超越。

85、斥鷃(yàn):小池泽中的一种小雀。

86、仞:古代丈量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汉代以七尺为一仞。

87、翱翔蓬蒿(pénghāo)之间:翱翔在蓬木蒿草之间。

88、至:极致。

89、辩:通“辨”,区别。

90、效:功效,此处引申为胜任。

91、行:品行。

92、比:团结。

93、而:通“能”,能力。

94、其:指上述四种人。

95、自视:看待自己。

96、此:指斥鷃。

97、宋荣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

98、犹然:讥笑的样子。

99、举:全。

、誉:赞美。

、劝:勉励,奋发。

、非:非难,指责。

、沮:沮丧。

、内:主观。

、外:客观。

、分:分际。

、辩:通“辨”,辨明。

、境:界限。

、斯:这样,如此。

、已:而已。指宋荣子的智德仅此而已。

、数数(shuòshuò)然:急切追求的样子。

、虽然:即便如此。虽,即使。

、树:树立、建树。

、列子:郑国人,名御寇,传说能御风而行,战国时代思想家。著有《列子》八篇。今人多异口同声称《列子》一书为后人(尤指晋代张湛)伪托而作。但列子其人其事多次互见于《庄子》,如《应帝王》篇。文段借列子乘风飞行,表明有待的道理。至少可证明:(一)列子有其人,先于庄子或与庄子同时代;(二)《列子》一书中内容多为后人所记述,但应存在有原文原句。这一论断还有待于地下考古证实。

、御:驾驭。

、泠然:轻妙的样子。

、善:美妙。

、旬有(xúnyòu)五日:十五天。旬,十天。有,通“又”。

、致福:追求幸福。

、有所待:有所凭借。待,依靠。庄子的“有待”与“无待”是哲学范畴,指的是事物有否条件性。全句是指列子即使可乘风飞行,也仍然不得不凭借他物。

、若夫:至于。

、乘:顺。

、天地之正:天地万物的本性。正,自然本性。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辩:通“变”,变化。与“正”相对。“正”为本根,“辩”为派生。

、以游无穷:行游于绝对自由的境界。无穷,绝对自由的境界。

、恶乎待哉:还用什么凭借呢?恶,什么。反问句式加强了“无所待”的意义。

、至人:极致的人,庄子心目中境界最高的人。至人、神人、圣人,三者名异实同。

、无己:指至人破除自我偏执,扬弃小我,摒绝功名束缚的本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相忘的境界。

、无功:顺应大道不示功名。

、无名:不求名望。“至人无己”是庄子体悟的最高人格境界;“神人无功”是庄子无治主义政治观的表达;“圣人无名”是庄子扬弃功名、去除外物束缚的人生追求。

作品赏析

《逍遥游》是集中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篇杰作。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思维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浅近寓言、神话、对话,文姿多彩,成为中国古代一篇寓言体论说文中的著名佳作。

全文在构思上,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在设喻中,以鹏与鷃都无知借风力飞翔这一事实,各自显示傲慢得意的形态;顺势转入第二部分阐理上,从政的高官贵人平庸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怜,最后提出靠豁达、无所求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虚无的境界。

全篇构思精巧,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善于使对话与阐理结合,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无穷成了庄子著作构思的特点。

设喻中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蝉、鸠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鹏的高傲胸怀,鹏的背与翼再大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小虫鸟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长寿的彭祖媲美一样的可怜。作者将鹏与鷃两个形体悬殊的飞鸟进行对比,点明都靠风力才能飞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认为自己本领大,超群不凡就是无知可悲了。

文章顺势转入阐理,从有己与无己对照入手,有己的人们往往凭着自己的职位高才,可以达到“四个一”的地步,对国君能尽职,也只能靠权势发挥平庸的才能。当进入豁达无所求、无己、无功、无名境界时,才能摆脱世俗的缠绕,这也是无我的最高标准。第三部份为表述,通过尧让贤转作者与惠子两段对话,用大瓠和大树来阐明作者反对用大渲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强调要解除外来的优惠条件,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构思的精巧多彩,在于作者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使自然界的虫鱼鸟兽与社会上的高官、贤能、明君相映衬;善于运用动物、人物之间的对话,使各个层次之间互相制约,互相连接,引人联想,进入深思中心思想的地步。可以说是以喻引理,以比阐理,让大鹏与小鷃、九万里与仞尺、庸官与贤君在对比中展开阐理,让读者得到的印象是鲜明的。

文字素材转自:语文在线高中版

点击下面链接,品读往期经典

1.品读古诗词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编辑ng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13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