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读思交结庄子middot齐物论
齐物论,要点在于抓住两个字——“是彼”。
是,即是此。是彼,即为万物的两个极端,两个对应的面。
人们常说看事物要多角度,其实没有多角度,就只有两个角度,就只有两个面:此面,与彼面。此面所看不见的都在彼面了,彼面所看不见的也都在此面了。确认此面的方法在于看是否不在彼面,不在,则是此面;确认彼面的方法在于看是否不在此面,不在,则是彼面了。
不对吧,世界不是三维的,立体的吗?那么难道世界是平面的吗?
可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不是平面的吗?
写实的画不还是在一张纸上就能呈现吗?
闲话少说,直击痛点。
万事万物皆只两面,那么万事万物就都可分为好坏,对错,善恶,正邪吗?
从时间来看,此时此刻为此面,彼时彼刻为彼面。
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上映之时恶评如潮,票房惨淡。星爷的新公司直接因此倒闭。这就可以看作是坏了。可数年之后,人们奉为经典,赞誉有加。这不就是好吗?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说“大话西游”好吗?也行也不行。行,是因为它现在确实为你所接受。不行,是因为你不知道再过数年它会不会沦为“文化糟粕”,正如数年以前人们想不到如今的人会对它喜爱有加一样。
正如塞翁失马,此时为好,彼时为坏,再彼时又为好。
时间没有穷尽,那么好坏就无法确定。
对错,善恶也同此相似。历史上一段时间所鼓励的,今天可能会被反对;历史上一段时间所反对的,今天可能会被鼓励。然而今天亦不是终结,今天亦将成为历史。所以对错善恶有可能再次反转。
抛去时间来看,同样立场是此面,不同立场是彼面。
此面的同族的即为对,彼面的异族则“非我族者,其心必异”则为错。而如果有第三股势力,譬如外星人。那么此面则同异族分别则取消,原来的对错之分同时取消。重新形成的是,此面的地球人即为对,彼面的外星人则为错。对错持续变化。
有人要骂了,你这不是“相对主义”——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对吗?
那么你这个“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的判断不是绝对的吗?那么它又怎么是对的?
别急。庄子说,万物是有对有错,不然也不会显露出来。只不过我们是人类,人类的无知无法判断。因为生的时间比死的时间断的多,知道的东西比不知道的东西少得多。
所以最好的是无为。具体到判断上,就是,不下判断。不去给事物划界限,不划界限就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不就是“同一”吗?
所以不下判断即是归一了。万事万物都有对错、善恶的两面,但是不说,就“一切尽在不言中”了,两面就归一了。
虽然归一了,但两面有所分别,因为他们仍是两面,相互依存,也相互转化。但也因为归一了,所以对就是错,错就是对。
推广得更远些,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兰亭集序》里说:“一生死为虚诞”,读过高中的都很熟悉了。有人以为王羲之是反对庄子的说法,其实不对。王羲之本身就赞扬庄子,他只是悲从中来,觉得很难受罢了。
为什么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呢?换个说法可能会好理解些:生就是“死”的死,死就是“生”的生。譬如梦境,梦醒即知是现实,可是现实不能是梦境的“梦”吗?或许我们现在的“生”也不过是一场梦,“死”才是醒的方式。所以看起来不一样,只是因为我们是活着看,活着只有此面,此面则片面。如果有人死了看,能告诉我们结论的话,说不定会很有趣。
啊,对了,如果你看到这段话也求求你别急着去死,我担不起这个责任。而且,反正死是确定的,着急什么呢?
个人感想,可以讨论
图片为网图,侵权必删
END●读思交结
《庄子·逍遥游》感想
●啾啾杂鸣
花海
●啾啾杂鸣
人何必要读书?
●啾啾杂鸣
是梦吗?
盟鸥??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