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策展人周彤回望理想国与秋水
《临渊凝视NO.4》,丁世伟做了三个外国人头像的3D模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情和状态。《参照物1#》中的景观都是一样的室外风景,云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流动,但是因为录像播放的时间并没有百分百一样,所以每个镜头都有些微的差别。
居伊·德波(GuyDebord)在《景观世界》里描述我们现存的社会状态时说,“景象之流可以带走它面前的一切,而其他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在任意摆布这一被简化了的感性世界。”
这句话是什么概念呢?它其实是说当我们生活在现存社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很多标签,比如我们出去工作的时候是个工作人员,回家以后是个父亲母亲。每一个标签都有很多的社会含义。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的生存状态并不是农业社会时,跟自然很亲近的状态。
刘国强《参照物1#》,录像装置、十屏,××cm,LIUGuoqiang,Reference1#,VideoInstallation,10channels,××cm,我们看到的风景也一样。我们以为看到的是艺术家所拍的自然风景,但其实每个人大部分的生活状态能见到自然的时间非常少,我们被图像所裹挟。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哪怕你们家刷的是白墙,你看到的也是刷过的墙,这是很人工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假的社会里,图像的分量越来越重,但是人在里面看见的真实存在,却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甚至有时候会反问我们生存的现状是不是这样?但所有这些反问在苏格拉底的《理想国》和庄子的《秋水》里面都有所体现,时代其实经过了同样的磨合,艺术家也是想要找到这种初心,想让艺术回到原来的那种状态。刘国强老师展现他看见的风景,他认为这个风景就是原始的状态。加了视频以后,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十个人在看同一个风景,但是偏差了那一点点,每个人对风景的解读就会产生偏差,而所有的这些偏差和不同的理念,就是今天社会的现状。展览现场图也如同丁世伟老师《的临渊凝视》,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话跟这两个作品都产生了共振。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人在看风景,三个不同的感觉,你也可以想象是风景在看你。当我们把这些作品变成一个当代艺术展览的时候,两件作品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在我们观看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而疑问和思考恰恰是我们去体会艺术家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我们再看这个作品,这四件是一个系列,是中国美院雕塑系老师金亚楠的作品。这件作品像靶子一样,又像中学地理中学过的等高线和降水量图。按照他的原话,“愿望往往存在着偏差与离散,我的工作便是通过简单的设计让这些意愿的不确定状态得以显现。”金亚楠《许愿池》,木板、水性漆、大理石粉,××3cm,版数:独版,JINYanan,WishingPool,Board,water-likepaint,marblepowder,××3cm,Edition:1/1,靶子是投射的目标与刻度。当我们有一个靶心,一个愿望的时候,实现起来是会出现很多偏差的。艺术家把人的生活状态抽象出一个形态,把这个形态变成装置展现出来。四个靶子的形状不一样,很好地抽象了艺术家理解愿望的形式,而每个愿望最后能不能达成,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状态。展览现场图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展厅的西面墙看到有靶心的愿望呈现出来时,在东面墙我们看到是刘国强老师的另外一个作品。这件作品非常接近于我们在书上或者在美术馆里看到的抽象绘画,但它是由四件摄影完成的。???????刘国强《空间-5#》,60×60cm×4/30×30cm×4,LIUGuoqiang,Space-5#,60×60cm×4/30×30cm×4,???????这个设计是艺术家在一个展厅里以同一形态拍摄的展厅的四个角,并尽量能够把这四个角拼成一件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细节,好像是绘画痕迹,但其实这是工人刷墙的时候留下的痕迹。这件作品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看似展现了绘画性,但它并不是为了展现绘画性而做。我对这件作品的理解是,当一个工人刷墙的时候,他和艺术家做纯抽象绘画时之间的状态会不会有关系?当然你可以说没有。但我觉得恰恰因为艺术家把四个部分放在了一起,才使没有靶心的这件摄影作品和有靶心的装置作品产生了一个对话。当我们在参观一个当代艺术展览的时候,可以看见布展的初心,让观看的人对作品产生想法和疑问。展览现场图下面这件作品是由艺术家易连完成的,名为《多余的光》,它由一屏录像和一个摄影作品组成。艺术家的想法特别有意思。这是在一个在岸边的灯塔,当灯塔对着海面时,它的光能给船只指引方向,但当灯塔度旋转到岛上另一边时,它的光就成为了艺术家眼中“多余的光“。而他把这多余的光拍下来,有点像延时摄影,来表现他所看到的灯塔的另外一面。其实,我们的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无意识状态,或者说我们大部分人,大部分的生活,以及对于生命的感受都如同多余的光一样。这件作品具有所谓的当代性,荒诞离奇,没有什么逻辑。艺术家想表达什么?真不知道,但他就觉得这多余的光对其生命而言是有意义的,而我们看见的灯塔的光,是人生状态里很少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庸庸碌碌,根本不知道怎么样的状态中生活。这种创作提出来的反问,反而比那些想强烈去表达某样东西的作品更引人深思。易连《多余的光》,动画影像,4K,彩色,有声,4分18秒,YILian,SuperfluousLight,Video,4K,color,sound,4min18sec,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件作品,它代表了艺术的本质,那就是当我们看到这个作品时心灵一下被触碰的状态。不是说艺术家想要什么,而是他也不知道。就像杜尚把铲子或者小便池放在那一样,好像是一种调侃,也可能是一种荒诞,但恰恰是这种思考,戳破了我们自以为的生活的现实。大量的现实是非常没有真实感的,比如说各种电视剧中的演员都是动过刀的,故事情节也完全是瞎编乱造,但是我们沉浸在这些肥皂剧中的时候完全不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疑问,而当你看见这件作品时,就会发现很多生命中的时间真的没有意义。展览现场图所以这就是我觉得当代艺术好的部分,也是它和虚假艺术最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很多人还在画美女,还在写书法,然后说这是艺术。其实这跟艺术没关系,因为这个人既没有古人当时的体验,也没有对于书法完全的认识,他就是一个粉丝书法爱好者。而易连这件作品,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他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放在你的面前,让你重新去思考。有点像我最开始讲的,我们被大量的图像所裹挟,但是这些图像都不给我们带来反思和疑问,而艺术家通过《多余的光》这件作品,把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图像,加入了他的哲学思考,或者他根本没有想我所说的这种思考,这个我不知道,但是确实让我产生了思考。也就是说观看者和艺术家在这一点上出现了契合或者感悟。我们再介绍另外一件作品,也是刘国强的。他放了两把尺子,有一个近处清楚远处模糊,有一个远处清楚近处模糊。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对我们的视角和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提出了疑问。刘国强《距离》,70×40cm,版数:2/5,3/5,LIUGuoqiang,Distance,70×40cm,Edition:2/5,3/5,而看似很简单的两件作品,也展现了艺术家工作的现状。也就是说他会从一把很简单的尺子出发进行观察,对现实提出疑问,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做法。再看看丁世伟老师的其他两件《临视深渊》,是一个很小的作品,需要观看者蹲下,或者哈着腰,通过比针眼大不了多少的屏幕去观看,那里面很多人像的照片在不断地变化。这种观看体验,就如同我们在某一个片刻,突然没有跟着时代的节奏,而是凝神发呆的瞬间,感受到了潜意识里面思维的快速变化,但在意识层面,却完美没有感知到。丁世伟《临渊凝视No.5》//影像装置/动画/0.24寸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模块/高清播放器/亚克力/定制电源/11.5×7×5cm/版数APDINGShiwei,TheAbyssWatchersNo.5//Videoinstallation/Animation/0.24inchscreen/Screendrivemodule/Hi-resolutionplayer/Acrylic/Customizedpower/11.5×7×5cm/EditionArtistProof丁世伟的另外一件作品,他把电脑上的表情做在视频上,像动画一样,不断改变,眨眼。整个作品是一个柱子上缠绕了很多电缆,艺术家用一根长长缠满电缆的装置模仿电脑,作为观众看过去,好像一个会突然变成虚拟人的电脑,长着眼睛在看你。丁世伟《临渊凝视No.2》//影像装置/动画/3.5寸双显屏/显示屏驱动模块/迷你主机/亚克力/定制电源/尺寸可变/版数:1/3+2APDINGShiwei,TheAbyssWatchersNo.2//Videoinstallation/Video/3.5inchdualscreen/Screendrivemodule/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