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新版射阳湖镇志连载之十二进来看看
盛世修志,存史资政
《射阳湖镇志》编纂工作历经三载
数易其稿
精心打磨
终于付梓
这是一部全面记载射阳湖镇
历史文化
政治经济
社会变迁的志书
也是射阳湖镇文化建设的
一大丰硕成果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第一章
建置区划
第四节?自然村庄
(部分)
十一、姬风村
唐湾?位于村西南部,跨宝射河两岸。古时,此地原是草塘河网地带,泥沙冲击后形成河湾。明洪武年间,潘姓居此,取名塘湾。年长日久“塘”谐音为“唐”,定名为唐家湾。
罗舍?位于村中南部。明洪武三年,王姓由苏州阊门入籍宝应县城罗巷口。历经百年后移居此地。因宝应东乡王姓庄颇多,为免雷同,亦不忘移址故地,故取名罗家舍。
黄舍?位于村东南首。明洪武移民居此,唯黄姓最早,后张、谢两姓落脚,便称黄家舍。
姬庄?位于村东部。古时,因地形似鸡状,便称姬庄。明初年间,有徐氏从昆山移居此地,后生子,又称五蛮舍。
王庄?位于村东北部。因王姓居此,故名。
李墩?位于村中西部。历史上属唐湾,宝射河开挖后,李姓单独居住河北,取名李墩。
十二、马墩村
马墩?位于村中部。明洪武年间,马姓4户从苏州阊门移居此墩,遂名马墩。
房墩?位于村北部。明末,有房姓分由盐城、金湖移居此墩,故名。
高墩?位于村南部。明末,此地原是蒿草墩,后有人定居,谐音高墩。
杨舍?位于村南端。相传,明末清初有一杨姓官员居此,故名。
十三、泗河村
丁庄?位于村中部。古有丁姓御史居此,房有花园,四面环河,田有20多亩,故名。随着人口增长,丁庄又分成东、南、西、北4个小村庄。
刘庄?位于村北部。此地古称柳庄,后更名为刘庄。
陈湾?位于村西南部。此地因陈姓居此,且南面有一湾口大河,故名。
邹墩?位于村东北部。因邹姓居此,且人口较多,故名。
徐墩?位于村南首。因徐姓居此,故名。
十四、大槐村
大桥?原名王家大桥,位于村北部。古称草集庄。北宋年间,由官府拨银在此建桥一座。因百姓不忘建桥时王姓拨银官,故取名王家大桥。
于湾?位于村东北部、王家大桥东南。古有于姓居此,且有一条由南向东河湾,故名。
石家团?位于村北部、王家大桥东。清嘉庆末年,柳树石姓在此置田造房,故名。
龙河?位于村东北部。古有一条龙形河,此地形似龙爪,故名。
周湾?位于村东部。清同治年间,周姓从苏州移此,故得名。
潘墩?位于村东部。潘姓人家居此河东一高墩上,故名。
西沟?原名西沟浜。位于村东北部。此地有一条南北自然河,西岸住有人家,故名。
唐庄?又名唐小庄。位于村中部。因唐姓移居此地,故名。
孙庄?位于村西北部。因孙姓几户人家从苏南移居此地,故名。
西庄?位于村西北部。清同治年间,有生氏迁居此地置田建房,形成族聚。因地理位置偏西,故取名西庄。
徐庄?位于村西北部。因徐姓居此,故名。
槐东?原名夷家垛。位于村东部。相传,曾有一夷姓人家在此筑垛种植蔬菜,亦称“长园”。建队时,以地理位置定名槐东生产队。
杜庄?位于村东部。清末民初,因几户杜姓人家居此,故名。
钱桥?又名钱家沟浜。位于村东南部。古时钱姓居此沟帮,沟上造桥一座,遂称钱桥。
张庄?位于村西南部。古有张姓佃种芮姓田地,曾有刻有“张家庄芮记”石磙为证,遂名张庄。
马舍?位于村西南部。相传,清末民初有一姓马的在此搭棚舍种地,故名。
王庄?又名王飞龙庄。位于村西部。明成化年间,刘堡槐楼湾王飞龙、王飞虎弟兄迁此,故以王姓定名王庄。
夏家界?位于村中部。因夏姓人家居此种田,且以田沟为界,故名。村庄建设后名失。
李家圈?位于村西北部。民国时期,宝应县城李姓地主有田在此,且建房储粮,故名。今名消失。
十五、柳树村
郎桥?位于村西南部。古时此地有沟越庄而过,郎姓人家造桥一座,方便出行,故名。
柳树?又名柳树沟浜。位于村中部。古时此庄有一河沟,两岸长满柳树,故名。
施桥?位于村中南部。因施姓得名。
石桥?原名石庄。位于村北端。原有石姓人家居此,并造一桥,故名。
陶庄?原名陶墩。位于村东南部。因姓得名。年与姜家墩合并,定名陶庄。
姚庄?位于村西北端。因此庄姚姓人家居住较多,故名姚庄。
夷墩?位于村东南部。因夷姓得名。
张家庄?又名张庄。位于村南部,因姓得名。
姜墩?又名姜家庄。位于村南端,宝射河南,与大槐村龙河相连,因姓得名。
伴姑庵?位于村东北部。相传,明成化年间,此地原有地藏庵,庵中住有3个道姑,遂定名伴姑庵。公社化时,曾更名为卫东。今消失。
何庄?位于村东南部。因何姓得名,年并入夷墩,今名废止
前后夏庄?位于村南部。因姓得名。有前、后夏庄。前夏庄迁至后夏庄后,今名废止。
王墩?位于村北部。因姓得名。人民公社化时,并入石桥。今名消失。
南庄?位于村西部。因在姚庄南面,故名。公社化时,并入姚庄,今名消失
十六、赵勤村
秦墩?位于村东北、天平集镇西南。传此地原有几处土墩,其秦代古墓最为著名,是九里一千墩汉墓群组成部分,习称秦墩。
新河?位于村东北、天平集镇西南,秦墩河南,境域有柘桑沟遗址。新河原属天平集镇柏家团所在地。年后灌溉农田新开河道,定名新河。建组时,以河得名。
徐庄?位于天平集镇西侧、宋泾河南。明宣德年间,此地东端建毗卢寺(简称西庵)。民国时期,因当地农户租种天平镇上徐姓地,故名。
陈乔?又名陈桥。位于村境中部。民国初期,境域有木桥通往天平庄。此桥由陈氏家族共建,故名陈桥,后谐音陈乔。年,新建钢筋水泥桥,今名废止。
荀庄?位于村西北部。此庄因荀姓居此较多,故名。
孟田?位于村西部、蒋家沟河西岸。清末民初,孟姓地主在此有田,周边农户多数是孟家佃户,故名。
南庄?又名小南庄,位于村南部。清末明初,此地只有星星点点拓荒人来此结庐而居,其北有荀庄,乡邻聚南,故称小南庄,后改称为南庄。
经堂?位于村东部。清末明初,此地有草庵,一女在此修行,得名经堂。年“破四旧”时,更名为“五一”。今已废止。
泾南?又名南杨田。位于宋泾河南岸、村西北部。因宋泾河南岸的地理位置而得名。今名废止。
郎墩?位于村南部。郎墩无郎姓。传说,西汉年间一郎姓高官墓地于此,取名为郎墩,又称郎灯。年,此墩被平整。民国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曾有郎氏后人到此祭祀。
黄庄?位于村南部。清末此地属黄姓田地,庄民皆是佃农,故名。
蔡庄?位于村南部、天桥路西侧。因蔡姓聚居,故名。民国初年,有一善人在此庄置地40亩,用于安葬因病死亡而自身没有土地的穷苦百姓,人称“东四十”。年后,平整东四十,成为一方熟田。
赵庄?位于村南部。民国时期,此地属赵家田地,大多数庄户是赵家佃户,故称赵庄。
十七、平南村
汉沟?又名旱沟子,位于村南端。古时此地有一常年无水浅沟,人居沟边,故名。
桥东?原名小东庄,位于村东部。庄西有虹桥,后改为桥东。
虹桥?又名桥西。位于村北部。因桥得名,后因居民多数住虹桥西,便称桥西。
青年?原名青莲,位于村西,今天平初级中学所在地。此地曾建有青莲庵,故名。
新东?原名牛角梢,位于村南、新庄东。因其地形不规整,像牛角一样,旧称牛角梢。后因地处于新庄东边,改称新东。
新庄?位于村西南,今村部驻地。此庄先因周姓大户定名周家庄。后在柘桑沟上建有南北跨河桥,取名新庄桥。后周家庄改称为新庄。
胥陈?位于村北部,与天平集镇相连。因胥、陈二姓得名,今天平农贸市场、江平雅苑居民小区坐落其中。
十八、射南村
元通?原名元通庵。位于村西南部。明代元通和尚于此建庵,取名元通庵,后以庵名定庄名。公社化时,曾成立元通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立新,破旧立新之意。年12月更名元通大队,后并入射南村。
高家?原名高家舍。位于村西南部、小三王河西侧、乔家飨堂西、元通庵东头。起初只有几户高姓人家居住于此,且房屋都不宽敞,故称高家舍。
三家?位于村偏西南部、马厂河西,因自古以来只有王、蔡、周三姓人家居住于此,故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为齐心。
刘庄?又分南刘庄、北刘庄。南刘庄位于村西南部、四十亩沟东、元通庵北。北刘庄位于村西侧小三王河西。明代刘姓居此置田,故名。
钱庄?位于村西南、元通庵南、四十亩沟东。此庄以钱姓人家居多,故名。
创新?原名戴家庄。位于村西南部,小三王河西。清代有一戴姓大户人家居此,且庄子四周有园沟吊桥,民国年间,戴姓离开此地。年后,戴姓一老人居住。公社化时,此庄无戴姓,便更名为创新。
阚庄?位于村西南部、四十亩沟东。因阚姓居此,故名。
双沟?位于村西南部,宝射河北侧,小三王河西。此地有两条相距不远,东西走向各多米长的小河沟,故称双沟。
元桥?又名“五七”新村。位于村西南首,宝射河北岸。此地无人居住。人民公社化后,天平公社实施苗猪养殖、苗木繁殖,定名元桥。今废止。
饷堂?原名乔家飨堂。位于村南中部、小三王河东。因明代翰林院侍读乔莱墓祭堂建此,故名乔家飨堂。后称饷堂。
南洋?位于村射南村最南部,故名。崔庄?位于村南部、宝射河北。因此庄崔姓人家居多,故名。
西桥?原名南横沟。位于村南部,宝射河北侧,小三王河西,此地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沟,西连小三王河,东连大三王河。为了种田、出行方便,在南横沟西段有小木桥。人民公社化划分生产队时,东边称崔庄,西边称西桥。
胡庄(南)?位于村东南首、大三王河西岸。此庄因胡姓人家居多,故名。
夏庄?位于村南部、胡庄西。此庄因夏姓人家居多,故名。
赵庄?位于村南部、大三王河西侧。此庄因赵姓人家较多,故名。今废止。
赵沟?原名熊家庄。位于村东南部,大三王河西,马厂组东。此地原有两条东西走向的河沟,北沟居住熊姓人家,南沟居住赵姓人家,取名南沟、北沟。人民公社化划分生产队时,以赵沟定名。
马厂?位于村南部、饷堂北。相传,东汉年间,臧洪、陈容在此操练兵马,遂得名马厂。明代此地曾是马场,后复名马厂。
长沟?位于村东北部。有河为南北走向,南至龙沟,北至桥南村赵庄后荡口,穿宋泾河而过,因此河较长,故名。
高墩?射南村部所在地。位于小三王河东。明代宝应朱氏曾于在此设廒收租,称为高墩廒。公社化时更名为高墩。
基墩?又名箕山墩。位于村东北部。今高墩周围皆是箕山范围,属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遗址。今复垦为粮田。
龙沟?位于村东北部、大三王河西。此地古时因河道呈龙形弯弯曲曲,似有龙头、龙尾、龙爪,故名龙沟。
丛家沟?位于村东北部、龙沟北。清朝前,有一户丛姓人家在此过渔农生活,且有一小河方便停泊渔船,故名。今复垦消失。
陶沟?位于村东北部、基山墩南。古时此地就有一条源于大三王河入口的自然河道,河北岸居住陶姓人家,故名。
吉乐?位于村北部。此地古有极乐庵。公社化建队时,取谐音定名吉乐大队。后与新联合并为吉新村,再并入射南村。
贾庄?位于村北首、洛龙桥南。清代,有一贾姓大户在此建庵,取名贾庵。民国年间烧毁,便称贾墩、贾庄。
胡庄(北)?位于村北边、小三王河东。古时胡姓人家在此种田居住,故名。
王庄?位于村北部。古时有王姓居此,故名。
生庄?原名朱廒。位于村西北部、四十亩沟东。清代,宝应朱曰藩祖父辈在此地买田,在彭家墩建仓廒九十九间半,故名朱廒。人民公社化时,因生姓居住较多,改称生庄。
双庵?位于村西北部,北靠宋泾河,西临四十亩沟。清代建有福田庵、西来庵,遂称双庵。
上圩?原名彭家墩,位于村西部、四十亩沟东。彭家墩原是南北相望两座大墩。北墩朱家建廒,南墩彭姓人家居住,故名。人民公社化时,因地势较高,定名为上圩。
杨廒?位于村西北部,北靠宋泾河,东至小三王河西。清光绪年间,宝应朱氏财主买杨家大墩砌廒收租,故名杨廒。
崔桥?原名王家庄。位于小三王河西、村西北部、朱廒东。古时王姓人家居此,且有园沟吊桥,后破落。人民公社化后更名为崔桥。
十九、蒋堡村
蒋家堡?位于射阳集镇北部,安丰河北岸。据传,古时此处为古海湾边,涨潮堡得名,后讹为蒋家堡。
二十、林上村
林上庄?位于镇东北端,北临建湖县蒋营镇沙庄,东临建湖县恒济镇花垛、肖庄。年曾出土墓砖一方,砖刻“明嘉靖淮安府盐城县封乙都林上庄”。据传,古时此地有一墩,泥沙冰凌堆积形成,俗称鳞山。有人居此,遂定名为林上庄。
●射阳湖,秋夜之美!
●射阳湖,变了!
●V5!射阳湖竟有这么多“国字头”,你知道几个?
●鲜花“路”放,射阳湖农村路成鲜花大道!
●射阳湖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今日开工!
●湖畔强镇|射阳湖发出工业升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员令
●一图读懂|射阳湖“三大攻坚战”
●湖畔招聘|7大公司个高薪岗位,“职”等你来!
投稿邮箱:bysyhx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