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之惊世骇俗语录

发布时间:2020/11/13 14:43:34   点击数:

我很喜欢庄子,他是一位颇有新奇思想的先贤,在我印象中,却更像是个叛逆的智者。他提出的很多观点,在常人眼中“惊世骇俗”,但仔细一琢磨却又充满着无限的智慧哲理,值得研究。

分享几个曾启发自己深度思考的观点。

一“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庄子·人间世》

原故事白话文:一位姓石的木匠去齐国,走到曲辕的时候见社庙旁有一棵大栎树。那是相当大,下面可庇荫树前头牛,树干周长百十来围,高过山顶数十丈才伸出枝杈,枝杈之粗可以做十数个木舟。观看的人们像是赶集一样,可是石木匠见之却头也不偏一下,脚步不停,继续赶路。

木匠的徒弟好奇的问他的师傅说:“师傅,师傅!这木头这么牛逼,你怎么看都不看啊?”

木匠说:“可拉倒吧,那不过是个散木。”

徒弟问:“什么是散木?”

木匠说:“闲散无用之木谓之散木。用它做舟,它会沉到水底;用它做棺,它会很快腐烂;用它做器,它会很快碎散;用它做门,它会渗出液汁;用它做柱,它会受到虫蛀。这是一个不能用作材料的木头啊!正因为是一个不材之木,所以才可能活这么长的年代。”

笔者浅思:See,因木之无用,却得保全长寿。如今我们到处张扬自己的优势,常无意间为自己惹下祸患,无能者招来耻笑,优秀者难免召来小人嫉恨,而很多的智者,看似平庸无常,实则也许只是深谙低调收敛的为人处事之道,却轻松的收获了相对稳妥长远的安宁。所以我常说,懂得藏拙,或许会让你看起来更优秀,而必要的藏巧,却可能在关键时刻,自我救赎!

附原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二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做了好事但没到扬名的程度,做了坏事但不至于面对刑罚,遵从自然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可以终享天年。

笔者浅见:庄子不像很多所谓高尚人士,鼓励让人去行善,或宣扬英雄圣人之说,他从不过于追求善或排斥恶,反而认为保全人的天性才是最真实,最可贵的东西,干好事没必要博美名,干坏事也别坏到身陷囹圄,这就最不惹麻烦了,过普通人最平实的小日子,其实已经做到了对自己和亲人最大的守护。

其实庄子是尤其厌恶标榜“圣人英雄”之说的,这就涉及到我想说的他的另一个观点:

三“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外篇·胠箧》

这话没什么可翻译的,就是原话。

庄子的意思是,很多统治者如此的标榜圣人,传扬圣人的智慧与理论,看似号召大家都能从善,都能学习圣人,殊不知,将圣人的哲学智慧传扬出去,真正学好的人能造福社会的人很少,但是对于学坏的人大有隐患,比如一开始仅仅是小偷,最多偷两根菜抢两个蛋,造不成多大危害,可学了圣人之道,变得盗亦有道,反可能成为对国家有危害的大凶之患。举个浅薄的例子,就像有些警察整天得意洋洋的宣扬又发现了新的制敌之道,看似是好心,其实民众真的用心学到的很少,但是恶人却一定会多加留意防范而可能魔高一丈。

所以,他最后说“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就是圣人的智慧吧,那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这篇的原文太精彩了,多年前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慨叹庄子的思维之独特,境界之深远,其实我建议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读原文,因为笔者的解释实在过于浅薄,而原文之逻辑环环相扣,就算你认可他的观点,但是从另外的角度了解下先贤的哲学智慧,也一定可以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好啦,笔者抛砖引玉而已,有兴趣的自己去读原文啦~~

我是心月,点赞哦,么么哒!

心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90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