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精选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9/4 11:25:17   点击数: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他曾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1)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了上风。他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所谓偷换概念,是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意思却是“怎么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这种做法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

《北冥有鱼》微课+精选知识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38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