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讲谈社畅销近半个世纪的经典,听他们讲l

发布时间:2020/8/21 11:48:20   点击数:
讲谈社风行近半世纪的畅销之作学界泰斗写给大众的入门读物《讲谈社·诸子的精神》(共六本)讲谈社畅销近半个世纪的经典今天,我们应该怎样阅读中国的传统经典呢?中国传统的经典,经过了历代学人的不断注解,我们也一直在前人的影响脉络下不断地认识经典。先秦著作流传了两千多年,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对经典的解读首先要依托严谨的文本,参考历代大家的注解。这样,才能尽量接近作品原文面貌。近些年,在国学热的浪潮下,对传统经典的阐释纷纷涌现。很多对经典的阐释脱离文本,随意解读,愣是把厚重的经典熬成一碗疗愈鸡汤,虽然好喝,但却走了味儿。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的信息早已高度互通,因此今天我们去阅读经典,尤其应该打开心胸,用千年来古人都无法获得的国际化的视角去阅读经典。《讲谈社·诸子的精神》一共六本,出自日本讲谈社经典的“学术文库”系列,展现了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孙子和墨子的思想,作者均是日本思想界中研究中国哲学和思想方面的泰斗。值得一提的是,《讲谈社·诸子的精神》因其海外汉学的广阔视野,因此各本著作的作者们更容易把中国的传统经典放在国际视域下来看。作为日本权威学者所写的经典入门读本,这套书用学术的客观立场和理性视角,让我们放下自己的主观投射,真正走进经典,理解诸子的精神内涵。《讲谈社·诸子的精神》(共六本)这套由学界一线研究者所撰写的书,虽然通俗易懂,但严格遵循了学术的写作思路。用深入显出的方式,将权威的学术观点与历史、日常生活乃至作者的生命体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在思考中感受经典不断焕发的生机。比如,《老子读本》采用了王弼注本,但适当地依照马王堆帛书、河上公本与傅奕译本等进行了修改,尽量追溯作品原貌。《孙子读本》则以银雀山汉墓竹简为底本,参照“十一家注本”和“五经七书本”,详尽考据了两千多年来文本流传过程中的差错,追溯传奇兵书《孙子》的原貌。郭店楚墓竹简图片源自网络只有把一本书读懂、研究透,往往才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诸子思想的精妙。在《讲谈社·诸子的精神》背后,是这一批在学界极具影响力的汉学大家对于诸子精神的透彻研究。《论语读本》的作者宇野哲人则是德仁天皇的老师,为天皇进讲论语六年。头像被印在日元上的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每月也都会听一次他的《论语》讲义。宇野哲人图片源自网络《孟子读本》的作者贝冢茂树,六岁就跟祖父小川驹桔学习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在甲骨文和金文方面造诣颇深,是“京都大学三杰”之一。《庄子读本》、《墨子读本》的作者东京大学教授福永光司,东北大学教授金谷治、浅野裕一也都是汉学研究方面的一流学者。图右为浅野裕一图片源自网络福永光司图片源自网络通过这套由大家所写的普及读本,我们得以借助汉学泰斗的眼界和胸襟,去理解经典。而且,这套书是向日本读者介绍中国经典的入门读本,所以在权威可靠的基础上,也充分做到了通俗易懂。便捷小开本,随时随地充电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采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把想说的意思巧妙地表达出来。《讲谈社·诸子的精神》用严谨的学术考据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我们从原文、注释、解说三方面了解原汁原味的先秦经典。作者用自己的深厚积累,发掘文本背后的意义,让我们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关键点。比如浅野裕一在对《墨子·兼爱上》的解说中,引用了孟子的看法。孟子认为“兼爱”是无差别的爱,要像爱自己的父亲那样爱别人的父亲。但是作者解读原文,却发现墨子所说的“兼爱”其实是“自爱”的相反观念,呼吁大家不要“亏人利己”,而不是提倡没有差别的爱。如果我们自己阅读原文,可能很难打破我们被孟子误导的固有观念,从而忽略了墨子真正的精神。此外,这套书在对作品原文的解读之外,还设有一个独立的章节,介绍作者、作品及其流传情况。在这套书的原文解读中,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要义,《墨子》和《孙子》这种大段的文章译文放在了原文之前,减少与原文的陌生感。中文版本还特意邀请译者添加了脚注,对一些陌生名词进行解释。《讲谈社·诸子的精神》内页展示种种贴心的细节设计,只为拉近你与经典的距离。这套日本人都能读懂的中国经典入门读本,你肯定也能轻松掌握!在生活中读懂经典复旦大学教授仇鹿老师曾说:“中国的经典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其实是活着的经典。这些经典直到现在对于中国人的生活及个人的体验仍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他们对中国经典的了解,较之欧美汉学家更为深刻,又因为其局外人的中立视角,又给我们全新的认识和感受。对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孔孟,我们一直顶礼膜拜,以“圣人”视之。在《讲谈社》这套书中,日本汉学大家们却将先秦诸子们置于先秦的语境,用生命体验讲述了原典中蕴藏的珍贵情感。例如,在《庄子内篇读本》中,作者把庄子的思想与存在主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相联系,发现庄子的思想超越时空,与现代哲人的思想呈现出相同的精神面貌。《孙子读本》中,作者也把孙子的思想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做对比,发现早于西方两千多年的军事理论在现在更加有借鉴意义。在《孟子读本》中,贝冢茂树把孟子还原成一个在战国出生并去世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在《孟子读本》中讲到孟子在齐国的时候,燕国发生内乱,孟子支持齐王开战。贝冢茂树先生认为,孟子支持对燕国采取霸道的权力主义政策,不免有权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色彩,与他提倡“道德政治”的形象很不一样。战败后,孟子干脆地拒绝了齐宣王的挽留,离开齐国,但是却在国都附近的昼邑逗留了三天,期待齐宣王派人再次挽留他。孟子外表强硬,但内心却柔情而丰富。当我们把孟子看做一个普通的平常人,就会发现他也有缺点,也有自己的挣扎。他好辩、理想主义、好奢华、强硬而柔情……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孟子,虽然走下了神坛,但却走到了我们的身边。读过这套书,你会发现,原先课本上割裂的语句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联系,单一而崇高的的形象会立体而生动起来。你会明白诸子面对着什么样的环境,他们为何有这样的主张。甚至当你理解他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和主张,你会发现今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与他们有着遥远而隐秘的连接。新书推荐

日本汉学大家解说中国经典

水煮新书上架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立即购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23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