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郑州青龙山山顶可以俯瞰郑州东站,这真的是
郑州经开区青龙山
在郑州市,有一座高度不足50米的山——青龙山。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这里诞生了篇寓言故事。
青龙山位于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三环与陇海高架交汇处西南隅。青龙山被四周的高架与铁路所遮挡,不并不显眼,但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传,这里是道家传承人——列子的隐居之地。
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列子在隐居期间留下《列子》一书,其中就包含寓言故事篇,脍炙人口的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两小儿辩日》等作品。寓言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的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青龙山旅游线路推荐
青龙山四面被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呼啸而过的火车、高铁,包围,但是一旦踏入山脚下,仿佛进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正如陶渊明所描绘的那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见当年列子独具慧眼,将青龙山作为隐居之地,并在此生活四十多年,著书立说。
我上班的地方距离青龙山非常近,经常和同事们登山游玩,对这个地方放再熟悉不过了,最佳参观线路如下:
1.青龙山庄牌坊——2.凤仪亭——3.魏长城遗址——4.御风台——5.冲虚亭、飞龙阁——6.列子祠——7.鸟鸣山更幽——8.李时珍像。
青龙山庄牌坊
首先,需要在青龙山庄牌坊进入,向前约米,抵达青龙山脚下。目前牌坊处进行了商业开发,是一处温泉洗浴、会议接待及养老中心。站在山脚下仰望,山上草木郁郁葱葱,山顶的古亭格外引人注意。
凤仪亭
凤仪亭沿着山脚下的沥青路,左转步行至山的正南方,以此作为登山的起点。自南向北行走,首先经过凤仪亭。《三国演义》中的“凤仪亭”是董卓的后花园,貂蝉和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随后董、吕二人彻底反目成仇。显然,该亭和“吕布幽会貂蝉”并无关联,为何命名为“凤仪亭”,不得而知。
魏长城遗址
沿着凤仪亭继续向前,有一处长50余米,宽10米的魏长城遗址。青龙山魏长城遗址有余年的历史,由沙性黏土分层夯筑而成,被列为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物部门探测,该处夯层厚度8-12厘米,夯窝较平,包含物有泥质绳纹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较少,器形有豆柄、大口瓮、宽沿盆、板瓦等。根据夯土遗迹的形状、结构及包含物分析,应为魏长城遗址的一部分。
青龙山魏长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魏国抵御秦国的前沿阵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备战备荒”的需要,在该处修建防空洞,以及后来的铁路、公路建设,东南部遭到了破坏。如今,已经看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戈铁马和沉沙折戟,唯有一段长城遗迹记录着当年的烽火硝烟。
御风台遗址
沿着魏长城故道一路前行,在半山腰处,有一座“御风台”。《庄子·逍遥游》记载,列子曾经御风而行,凌空而起乘风飞行,十五日之后才返回原处。沿着雕栏玉砌的台阶,进入御风台,列子石像端坐其中。此处虽然设施陈旧简陋,仍有不少信徒焚香膜拜。
列子像列子是郑国人,今郑州圃田,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列子曾在青龙山隐居长达40余年,著书立说,留下《列子》一书。列子作为道教传承人,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道教在唐代的中国十分兴盛,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唐朝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唐皇室自称为太上老君的后代,追奉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凌虚亭”和“飞龙阁”
凌虚亭山顶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凌虚亭”和“飞龙阁”。飞龙阁”命名源于自庄子的作品:
《庄子·内篇·逍遥游》“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亭子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既显得古朴典雅,充满道家色彩。春日的阳光洒落在亭顶上,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格外耀眼。但是,该亭因为常年失修,柱子上朱红色的油漆已脱落。站在山顶,周围景物一览无余,可以清晰地看到北边数公里处的郑州东站缓缓驶出的高速动车组列车。
飞龙阁
列子祠
沿着飞龙阁西侧的台阶下山,在西山脚下有一座列子祠,以纪念思想家列子。列子祠绿瓦盖顶,红墙点缀,大殿略显破旧。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周围的游客,仰慕列子的名气,到列子祠焚香祈福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鸟鸣山更幽
山间小路拜别了列子祠,右转沿着山脚下的石板路,穿越密林,放慢脚步,呼吸林间新鲜空气,聆听婉转的鸟鸣声,闭上眼睛,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来形容青龙山的宁静优美,一点也不夸张。
李时珍像
李时珍像沿着山脚下的林间小路,不行至青龙山东山脚下,有一处李时珍塑像。最初,我也非常不解,后来才得知,上世纪末,该医院旧址,为弘扬中医文化,特立李时珍塑像一尊。
青龙山,是否是列子的隐居之地?
《民国郑县志》看了青龙山管理方的介绍资料,笔者又查询《郑县县志》等资料对传说进行查证。最终发现:并没有“列子在青龙山隐居”的史料记载,但是有两点是肯定的:
1、该处魏长城遗址可信度较大,已经得到了文物部门的评估。
2、列子是郑州人,当年在圃田隐居并著书立说确凿无疑,附近的青龙山作为纪念列子的景点也并无不妥。
列子故里——列子祠为此,笔者又走访了商都大道的列子故里牌坊、圃田村的列子祠、大孙庄列子墓。参观过后发现,和列子相关的景点、遗址布局分散,加上远离市区,让“列子”这个本应该是郑州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却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列子墓建议有关部门,将山、城、墓、祠、书院、碑林等资源统一规划,理清列子文化的发展脉络,制定科学合理的列子文化遗产资源系统性保护方案,持续弘扬好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郑州#
列子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