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思考逍遥游在说什么

发布时间:2022/8/29 11:52:00   点击数:

《庄子》思考:“逍遥游”在说什么?

谈起《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就是一个门槛。很多人觉得庄周在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实际恰恰相反,庄周思路很严谨。《庄子》逍遥游到底在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简单聊聊《庄子》逍遥游开头部分,以后侧重《道德经》。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解释:本篇开头北冥、鲲、鹏、南冥、天池说的什么呢?显然说的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东西,说的是天象:星空与星座。有人会想,《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呢?说“道”,《庄子》是纯质纯味的道家经典。北冥、鲲、鹏、南冥、天池都是天象,是星座,是什么力量左右着这些星空稳定呢?我们知道是万有引力定律,这是“道”的一部分。《庄子》在告诉我们一种效法天地自然大道(规律)的世界观和认识观,否则谁还能更科学呢?

几千里、几万里在大道(规律)眼里算什么呢?几亿光年之外的球星也脱离不了大道(万有引力定律,大道的一部分)的控制。星座难道不是以千里、万里这种大单位计数里程吗?《庄子》是纯质纯味的道家经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怎么能摆脱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治久安的道理。《庄子》讲得故事哲理性强,很多思想超出了我们的思想界限,所以我们觉得它谈天说地、云里雾里。

《庄子》逍遥游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解析:这里通过蜩、学鸠、朝菌、蟪蛄、斥鴳的对话,反映出人类的认知与大自然智慧的巨大差距。蜩、学鸠、朝菌、蟪蛄、斥鴳都是象征着人自以为是的小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观,每个时代的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谈论大道,不是坐井观天吗?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是十分渺小吗?所以啊《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当别人告诉我们大道(规律)的博大时,第一反应都是不信任,难道不正像蜩、学鸠、朝菌、蟪蛄、斥鴳的心理反应吗?通过天地自然的大智慧和人自以为是的小智慧对比,所以说这是大小之辩也。《道德经》和《庄子》为什么难懂呢?因为我们的思想局限于儒家仁义礼教。真正的大智慧行不言之教,做不争之争,大辩若讷、大器免成、大象无形;它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来管理天地万物,谁能脱离它的管理呢?仁义、礼教、民主、自由、人权乃小智慧,不是长治久安之道,所以啊《庄子》,倡导仁义就是敲着锣鼓追盗贼。人权自由不是西方奸诈政客干涉别国的遮羞布吗?相对于天地大道(规律),不正像蜩、学鸠、朝菌、蟪蛄、斥鴳吗?《庄子》是了不起的书籍,只可惜很多人看不懂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42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