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庄子·大宗师》曰:“堕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提供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思想中的“无己”即茶道中的无我。《庄子·大宗师》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做人做到极致,能够顺其自然,不以自己的意志行事;能够掌握万物变化规律的人,遇到事情无所求;悟通宇宙万物规律的人,不会在乎任何名位)。庄子认为,人要想得到自由,就应该摆脱肉体的束缚,应该“无己”。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正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之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境界。
“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年来,海峡两岸的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括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好行云流水,静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乎自然,任由心性,毫不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本性,心灵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着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之境界。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遵法自然,返璞归真,这五点道家思想完全融入到了茶道思想,由此可见,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思想之精华。
总而言之,儒、释、道三教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各自有不同的作用,留下了各自不同的影响。对三教精神的吸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意蕴,使中华茶文化显得多姿多彩,韵味无穷。在这里,茶满足了儒家对世事、对社会伦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