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讲堂人间世十八支离其形

发布时间:2021/11/7 14:53:20   点击数:
白癜风传染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1212/4306791.html

??拟渐江—连山先生绘

题:渐江和尚雄峰独坐,寂寞灵光彻照千古,辛丑,连山。

《人间世》原文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支离其形

《人间世》自士大夫、大人、先生、君子、贤者,最后讲到了形体不全,肢体残疾的人,这有何深意呢?一个完备的人间,从色相上来看,很丰富。无论是居于庙堂之高,还是处市井之下,甚至于漂浮在人世间,流落在江湖之上,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本质是一样的。人与人之有差别,只是在于各自以不同的形式,接受天命真伪同样的考验。

“支离疏”,“支离”,是支离破碎,不完整。大多数人都潜在地想追求一种看得见的完整,讲话求圆满,做事求完备,危险就来了。追求完满,多半会异变为粉饰、作伪,庄子说:“力不足则伪”。“汝知乎”?追求那假像上的完整,劳神劳力,最后依然不得完整,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用一生来编织一个梦而已。

如何直面“支离”?点即是面,点即是太虚,完整不是我们设置出来了,每一个当下都是全部,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这不是绕口令式的道理,这是人要寓诸的无竟。治学要打碎“整体”与“破碎”二元的壁垒,当我们真正有洞见时,才能体察世间的妙谛。所谓色即是空,所谓不垢不净,无不是支离疏。“支离”,则四肢形体有分;“疏”,疏通广大,无有阻碍,不局促。

“支离疏”,则破无可破,即是一个残疾人的名字,也是大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描摹大道之形状,存在的一切物类,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一沙,可见与不可见,皆是道之支离使然。万物之多,亦不局促,在哪都空空阔阔,没有障碍,只是疏廓。大道流行在万物之间,无有阻碍,是名“支离疏”。

??习八大山人—连山先生绘

题:习八大山人,笔拖泥带水,腕底绝尘,辛丑,连山。

“颐隐于齐,肩高于顶”,语涉双关,一边讲支离疏这个人,一边又讲使这个人无乎不在的那个造化,玄宰和道器。这个人的形状迥异于常人,异形异相,残疾得够级别。“颐隐于齐”,头蜷在肚脐眼那个地方。“肩高于顶”,肩膀耸的比头顶都高,你可以想象那是个什么样子。

“会撮指天”,发髻是在后脑勺,指向后面,“会撮指天”,是指后脑勺指着天,头是扭曲的,勾着头。“五管在上”,勾着头还扭着脸。“两髀为胁”,他的形体完全像麻花一样扭着。

“挫针治繲,足以餬口”,还能磨个针,缝个衣服,洗个衣服,这都是“挫针治繲”,做点小活,开个小地摊,帮人缝点东西,挣的钱足够他自己吃的。

“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鼓筴播精”,历代注本有两个意思。

一种是说,给人干农活。“播精”,在农村过的人还是有这种生活阅历的,有一种竹编的器物叫簸箕,簸箕是用来扬糠的,力量大的人,是用锨把脱了粒的粮食向空中抛,在有风的时候,无论是麦子还是米,凡是带壳的谷物都要播精扬糠。步骤是,收割下来以后,放在平整的地上,用巨大的石滚去碾压它,用人拉,或是用牲口拉,种子和壳就会分离混到一块,再用簸箕把糠播出去,或者是用锨把糠扬出去。风把谷物壳吹走,留下的就是食物了,这就叫“播精”,这也是“鼓筴”,“鼓筴”是用小簸箕,“播精”是扬起来。这其实是帮人干农活的意思。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坐基本上都是正坐,人坐在自己脚后跟上。还有一种箕坐,坐在那像个簸箕。它的形状是坐地上,两条腿撑着,腿张开,形状像是个簸箕。箕坐是一种无礼的表现,是下层没有文化人的常见坐法。自庄子始,箕坐忽然有了仙气,竟演变成一种风度,称为修仙之人的标志性坐法。

另外一种说法,“鼓筴播精”说是占卜,“鼓筴”是抽签,“精”是米,“播精”是画卦,类似于数点子,说是给人占卜为生。结合文章来看,应不是卦。给人洗衣服、磨针,到帮人干农活,可以确定这个残疾人不是巫师。也就是说,缝缝补补挣的钱够他自己吃的,帮人干农活挣的钱能养活十个人。你可见那个时候,人的薪金倒是很高。

??习渐江意—连山先生绘

题:不看花开只看云,小闲多在水边分,习渐江意,连山。

“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征武士”,服兵役。服兵役,就可能打仗,一旦打仗就可能死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国家在征召武士,男的可能吓得都跑了,但是这个支离疏还可以“攘臂游于其间”,等于是自由自在地在大街上走,甚至还可以到征兵役的摊子跟前晃晃,也没人抓他,他没法打仗。

“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役”是徭役,有大的工程的时候,需要征工人去干,那也征不着支离疏,因为他常年有病。“不受功”,即不安排活给他,无论是打仗还是有大的工程,总之都没有他的事。

“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时不时的,国家会有福利,有对老弱病残的补助,只要有补助,就会补助给他。补助的量还不小,“三钟”与“十束薪”,十捆柴火,“三钟”那就是或粮或物或钱了。“钟”是原来的换算单位,我们可以自己去查一查。有的注说是六斛四斗,有兴趣可以自己换算一下,总之,数目不小。

“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这个支离其形者,形体长得支离破碎,胳膊、腿、五官都长的不是地方,一个身体完全像一个麻花,就这样的一个没有生存能力,应该活不下去的人,反而生存地挺好。我们一度认为,这个世界是所谓“弱肉强食”,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爱拼才会赢”。我们大多数人对生活深怀恐惧,时时处于一种迫切中。这种迫切,使人很难从容地去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思维就会受损。人被自己的恐惧绑架了,无法见到真相,或者说我们根本不相信天理天命了,我们总是相信爱拼才会赢,我们总是相信只要有钱了有权利了,我就能搞定。

??拟赵吴兴—连山先生绘

题:拟赵吴兴,来时犹记回头路,黄叶林边落日西,辛丑,连山。

这一段由“支离形”到“支离德”。“支离”,庄子曰支离,达摩曰禅,一也。支离其形,百骸九窍,四肢五官,皆遗,不足以累形劳心;支离其德,不敢怀有德之念,不敢怀成就之心,解脱之欲放下,成佛成圣之想摒除,上下一齐涤,是为脱落,是为损之又损。老僧不在明白里,无道可修,无禅可参,是为支离。德行圆满者,“支离其德”,破一切执者,即为支离。

当我们自以为我们在累积德行的时候,也正在累计灾难。圣道运而无所积,天道运而无所积,地道运而无所积,无论是天道的运行,还是地道的运行,还是圣道的运行,都以无所积为吉祥和吉利。支离与积德,并非背反。支离非支离,积德非积德,原无积散、损益之对应,是为无益损乎其真。

所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无所积之状。或说既然这样,何以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立志治学,当如何面对文字,这是智能的洞见,不是自以为是的选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积”,即是支离,积以不积为积,以积为积攒、占有,就是在给自己垒坟墓。如何驾驭?孔子说“吾执御”,人循道而趋,乘常御变,不是对常和变的站队或分拣,完全是打成一片的。也就是说,有积和无积是一块,空和不空是一块。说空的时候,就是不空;说有的时候,它就是虚了啊。这是最基本的素养和关卡,过了这一关,差不多可以讲有学了,是个学人了。否则的话,只是幻于文字。

“支离”者,“无心得而鬼神服”。无累于形体,则身安;无累于道德,则德全。就是“禅”,就是解脱,就是放下。

《人间世》从第一节颜回见仲尼,便以常情立身,人在“常”上立得住,无论是去出使国外,还是为太子师,就会内有主,不至于恐惧无方。《阴符经》有言:“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皆期圣,以奇期圣,则离于常,离常无圣。极高明而道中庸,不离日常,和光同尘之谓也。

连山先生讲庄子

年庄子网上书院报名开启

本文选自庄子网上书院听录稿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连山先生著作推荐

庄敬身心,庄严国土。托不得已以养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张真愿与诸仁,炮庄发药,自事其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265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