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中和书塾修学群修学录选四一七
修学录选四一七
中和书塾修学群、4、16
张学军:昨日初等三十七功
裘卫红:昨日欠静养、五音、宝典。
傅志咏:昨日初等二十一功。
柴丽新:昨日初等二十六功。
刘曼:昨日未炼太极,玉环桩
林海:昨日初等功再复修第四十六次
隐恶扬善,求同存异是为中
李仲元:喜欢听辜老师讲佛学
“孔孟之道属于政治学、伦理学。
佛学属于宗教学。
这两类学说是有相关性但根本就不同的两个领域。”这句我认为辜老师帮儒学弟子们找到了根源。孔孟之道属于政治学,伦理学。传播过程中,忽视了心性部分。
林海:值得学习,分歧之处也不用辩也辩不明,无分歧之处可以大用
孔孟之道属于政治学、伦理学--三皇五帝的基因
傅志咏:感恩老师的分享详解,关于毛深殖传统文化,还有另外起一个方面就是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的思想与行文在毛的诗词和军事战略中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诗词从早期“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梯米”"我返自崖君去也"(《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到建国后“盗跖庄蹻流誉后”(《贺新郎?读史》)“斥鷃每闻欺大鸟”(《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晚年“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遥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吓倒蓬间雀”(《念奴娇?鸟儿问答》)无不如是。其反儒思想也可以在《庄子》外杂篇《駢拇》《胠篋》《盜跖》等篇中找到端倪。战略方面:其”推陈出新“与庄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知北游》)相合,其《论持久战》思想与庄子”以众小不胜为大胜“(《秋水篇》)思想相合。故曰:其以天下为己任源自儒家,其才性与反抗现实一面多与道家庄子相合。其人天纵之才,行事不拘一格,对待马列思想亦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力主实现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对待苏联霸权也勇敢斗争反对”老子党“,毛主席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其气魄、勇气、智慧、度量罕有其匹,故而能推翻三座大山,开辟基业。这与儒家”智仁勇“三达德不但不矛盾,反而是暗合的。反观蒋公虽表面尊儒而内无至诚,虽言尊贤内存忌刻,大儒马一浮先生评之曰:“此人英武过人,而器宇褊狭,乏博大气象;举止庄重,杂有矫揉;乃偏霸之才,偏安有余,中兴不足;方之古人,属刘裕、陈霸先之流人物。”故成败在当人,非古人之罪也。
真儒有相不拘相,假儒矫揉徒自欺。
林海:“孔孟的理论主要是以人性本善作为基础,这是个颠倒的理论。如果这个理论基础是错误的,那么它所引发出来的所有的理论也当然都是错的了。”性善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之本也,大德言孟子专之,有点不好意思。
余觉中:略论人性问题
人性问题千古以来即纷争不断,至今似无有一说为人所共认,因论者角度、立场、境界皆有不同故也。即如在先秦,就有孔子的性相近说,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及告子的性无分善恶说。孔子性相近说之性实指人之情,因人的先天之性虽相同,但后天之情则有别,虽然有别,也不过是七情而已,所谓性之动为情,则人之情相近。当情不正流为欲时,则成习相远了。
孟子言性善之性是指人的先天之性,不包括后天的情与欲,其视角与孔子稍异,但与孔子并不矛盾。因为到了战国,孔子统先后天的大道已经衰微,世人只知后天,难明先天,故孟子独标性善,以期引起学人对先天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