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立足文本,读写一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已公开发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围绕这两个目标,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探索出许多有效的方法,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事实上被弄成两张皮,却成了语文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立足文本的阅读教学做得有声有色,研究也较深入,成绩也较为显著,但写作却依然是让老师和学生都很头疼的事情,多年的研究也未见明显的成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割裂开了。这种将写作教学从阅读教学中独立出来空讲写作方法的做法必然是徒劳的。叶圣陶先生就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一个文本,既应是阅读教学的范本,也应是写作教学的范例;只有深深植根于阅读教学之中的写作教学,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写作教学。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植入写作教学呢?笔者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以就教于方家。一、树立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借鉴的意识简单讲,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作文,学会做人。显然,写作借鉴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能否有效地甚至高效地落实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树立起这样的意识。1.备课,深挖写作要素。选入教材的文章就是很好的作文范例,大至谋篇布局、立意构思、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小至怎样选材剪材,怎样遣词造句,都值得我们去体味,学习,无须舍近求远寻找什么佳作美文,也无须纸上谈兵给学生讲要怎样立意、怎样入题、怎样启承转合、怎样总结照应,用什么艺术手法等等。教师在备阅读教学课的时候,应该牢固树立读中学写、读写一体的意识,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写作借鉴要素,将写作借鉴作为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结合学生实际设置相应的练习,活学活用,及时巩固。2.讲课,落实写作借鉴。自古以来读写不分家,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写作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章内容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是用什么手法表达出来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会收到这样的效果,文章情节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进而归纳出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享受阅读的趣味中不知不觉就找到了写作的金钥匙,再辅以即时练习,假以时日,学生对手中这把金钥匙自然就会运用自如了。二、立足文本,读写一体,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上文所述寻找写作金钥匙是“利其器”,那么要做到“善其事”即熟练运用这把利器,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多年的摸索中,我将这一过程简单地划分为逐步递进的三个阶段:1.写阅读札记(含读后感)——有感而发表心声“不动脑子不读书,不动笔头不读书。”这是我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的有效落实就是坚持写阅读札记,其内容包括好词好句摘抄,文句文段圈点批注,文章读后感悟,等等。这是强化学生积累词语和生活素材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个练笔和思维的过程。我要定期检查,选出优秀的札记全班一起欣赏,并在教室后面的墙上开辟“文学起跑线”专栏,张贴并向各级报刊推荐发表优秀之作,这是对本人的一种表扬,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启发和激励。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如学习了《我与地坛》后,我从学生的阅读札记中读到这样一些文字:“史铁生虽然残疾,但最终克服了挫折,成为万人瞩目的文坛明星,他是幸福的”,“史铁生有一位默默爱他疼他的母亲,是母爱助他战胜病魔,走向成功。有这样一位母亲,他是世上最幸运的人”,“我们有健全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应该趁着有限的青春努力拼搏,遇到挫折,不要低头,拿出自己的勇气,勇敢地和风暴搏斗,乐观地活着,找到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所以有他们是我们最大的幸福”,“父母对于儿女的感情是人世最真诚、最崇高、最无私、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每一个子女都应当理解‘子女’的含义,他之于父母不只是一种血缘,一种秩序,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一种发展,标志着一种角色”。诗一样的语言,句句入理,字字含情,这样的文字记载的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成熟的过程,还有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不断提高的语言表达水平。2.原作加工——牛刀初试露锋芒原作加工是指改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如在教学完《祝福》后,让学生以祥林嫂的身份把文章改写成日记,展示她悲苦而又坚强的内心,然后全班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祥林嫂悲惨命运以及对命运不屈抗争精神的理解,达到了激励学生珍惜生活,努力做生活的强者的目标,又提高了写作能力。续写是给课文写一个符合情节发展逻辑的结局。如为课文节选的《边城》续写一个结尾,既能够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写作时还得考虑语言风格与原作保持一致,又促使学生熟读课文,仔细体味语言特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对于课文中精彩的段落,扩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缩写,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3.独立作文,由仿写到创新——游刃有余显身手对于高中学生,我不主张全面仿写,即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而是选择课文中最富特色的一“点”,如句式表达、段落构成、情节安排、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进行仿写。我在备《失街亭》这个课文的时候,发现“街亭之战”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跌宕生姿,这正是我们的学生在场面描写上所缺少的,于是课堂上我便特意引导他们体味这段描写的特点:先让他们自己阅读,感受这段文字独有的吸引力;接着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情节,在复述中想想它为何能吸引读者;然后用两个短语(如“曲折有致”“跌宕生姿”)概括这种写法。最后,我问:“这样曲折有致、跌宕生姿的场面你们生活中是否遇见过?”有学生立即提到球场上你争我夺的精彩镜头,我趁机抽一个爱好篮球的学生口头描述一个进球的全过程。刚好学校刚开了球类运动会,学生激情高涨,我的片段作文《精彩的一幕》也就顺利地布置下去了。教学完《庄周买水》,学生对故事新编,借古讽今的写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写《孔子办学》《武大郎招工》。学生对这些一个个“点”能够运用自如了,抛开文本创新为文自然就是手到擒拿了。“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在学生中普遍流传的一句话。但千年蜀道尚且能变成通途,难道作文就真是一座不可攻克的堡垒?我想,只要我们将眼光转向教材中一个个精彩的阅读文本,树立读写教学一体化的意识,备课时深挖文本中的写作因素,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吸收”上多下一些工夫,将“吸收”和“倾吐”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那么“倾吐”心声而为华章就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畏途,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就不会是一句空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