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马平川以石观法漫谈隋建国先生的无为山水

发布时间:2024/3/19 13:54:07   点击数:
彭洋出诊时间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974543871359540&wfr=spider&for=pc
以石观法漫谈隋建国先生的无为山水马平川著古今中外谈赏石,当以孔传为第一。中国第一部书谱——宋人杜绾的《云林石谱》的序就为孔传所题。开篇第一句: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石头是天之精,气之骸。三千年来说石头,总结得最好的就是这句。无人出其右。▲《云林石谱》美国雕塑家罗森布罗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了本赏石专著《世界中的世界》,这是天地至精之气的西式表达。第二当属林有麟。其在《素园石谱》序中说石头:一洗人间肉飞丝雨之境。把那些浮华的软绵绵的小情小调一笔摞倒。▲《素园石谱》第三当属苏大学士。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提出了丑石一说,米元章“但知好之为好,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石之一丑,众美俱此而出,绉瘦漏透还是具象了,不够宏观。丑石是对庸常审美的一种颠覆和革命。石头是无为的、多变的、自然的。▲《道德经》节选自然一词语出《道德经》。道是主宰宇宙万物的一种客观规律。德是不干涉。无为,尊重这种规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缩龙成寸。赏石是山水的缩影。山水既是自然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宗教。从孔子志不得行,乘槎浮于海,到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再到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一路下来,山水是中国文人的终极归宿。▲陶渊明赏石是自然的造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可替代的——我一直这样以为。直到隋建国先生《云中花园》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赏石的终结。▲《盲人肖像》手迹人可以造石头了。无为之造,毫无机心和匠心。虽然建国先生本意不是去造赏石,但正是这种无为的态度,不期然而然地造就了赏石的传奇。我一直坚持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误读。古往今来,造赏石造山子的不绝如缕。各种材质,金银铜铁,竹木牙角,司空见惯。各路英豪一路在模仿自然,模仿山石的造型和肌理,大多属于师其形一途。窃以为隆兴寺的泥塑壁山,极简、抽象,属于不可多得的师其意的佳构,但终不免单调,少了点石性石气,少了点自然。▲隆兴寺摩尼殿内槽北壁泥塑五彩悬山建国先生独出机杼,另劈蹊径,不摹山石范自然。他蒙上双眼、打破我执,艺术创作犹如进入了无人之境、无我之境。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匪夷所思的神奇、大气磅礴,如有神助,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有一种洪荒之力,一种鸿蒙初开的大气象。这种混沌的、原始的力量,是撼人心魄的。▲《云中花园》系列在《云中花园》中,这种感受尤深。山石强弓怒马,八面出锋、桀骜不驯、野性张扬,丑极,美极。▲《体系》隋建国10年大型回顾展在OCAT深圳馆展览现场《云中花园》就是雕塑界的《离骚》。神游八表,有白龙驾车,羲和止鞭的浪漫。至于《盲人肖像》系列,远的可追英格兰史前巨阵,近的堪比松江方塔园明代湖石五老峰。▲年10月-年2月,受纽约公共艺术基金邀请,隋建国《盲人肖像》在中央公园多丽丝·弗里德曼广场展出▲《盲人肖像》系列与石陈从周先生讲:园林的立峰就是抽象的雕塑。《无题》系列就是案头清供,一组文房赏石。▲《无题》系列《引力场》就是钟乳石的流挂,飞流直下三千尺。▲《引力场》与石《空间挤压》就是一枚戈壁风凌石。▲《空间挤压》与石《核#4》就是美人峰。▲《核#4》与石《地罣》就是结构石。崔健在《红旗下的蛋》里写道:现实像块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是坚硬的,可蛋才是有生命的。建国先生将石头用钢筋焊个牢笼,于是石头也有生命了。一种残酷的诗意。如果有一天在《地罣》的展览现场循环播放《红旗下的蛋》,那一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地罣》与石《无题》汉白玉就是一块太湖石。带弹窝纹。▲《无题》汉白玉与石石膏版就是水蚀的石花几,可以分明感受到时间咬合的份量。▲《无题》石膏版与石《梦之石》就是网格化的血色枯山水。▲《梦之石》与石有的评论说隋建国的作品貌似很无厘头,实则不然,建国先生的创作思想无为而顽皮,一切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发展。《庄子·秋水》里写道“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物之生矣,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编者注:大道空虚盈满时时转化,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万物之生长,如同马儿疾驰车儿疾行,一举一动都在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万物本来就是遵循自己的本性而变化的。败墙张索,迁想妙得。《画继》卷六载,其中写道:陈用之,居小窑村,善山水。宋复古见其画,曰:“此画信工,但少天趣耳。”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倚之墙上,朝夕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势。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则随意命笔,自然景皆天就,不类人为,是为“活笔”。用之感悟,格遂进。编者注:画匠陈用之住在小窑村,擅长画山水。宋复古看了他的画,对他说:“你的画确实非常精巧,只不过缺少了天然的情趣。”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古时画布)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由此可见,古今文人,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道法自然。人是万物之灵。建国先生用自己的肉身践行自然之道,成就了无为山水,用掌上的七丘五线,再造了赏石的纹理。▲隋建国,《肉身成道》个展纹者,文也。建国先生的无为,自然天成,倏若造化,山石曲尽自然之态,营造了一个混沌苍茫的诗意山水世界。愰兮忽兮,其中有象;惚兮愰兮,其中有物。建国先生的无为山水,于混沌中放出光明来。-完-小洞天赏石:▲从左到右:胡罡、马平川、隋建国在小洞天(摄影:王欣)编辑:胡罡/Amy/Aleng波轮联合(BolunUnion)是由隋建国,焦兴涛,张兆宏,胡罡,冯果川,王欣,白宇,赵伟,薛松等艺术家与建筑师联合发起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目的在于发展与推广中国高品质的现代公共空间与艺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55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