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死甚早,论爱晚矣
▲曾骞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出自《庄子-外篇-至乐》。
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是庄子在讲“一炁大法功”。前两天,我住的地方出现一只蟑螂。我自己不怕蟑螂,但是有人怕,大声叫,啊,小强。
一看,特别小。我说噢,是个小强宝宝来着,怎么样,免死罪吧,我帮小强宝宝换个地方。说完,拿了一张纸把强宝宝包裹起来,拿到外面草地放掉。回来时,被问,假如蟑螂有一个人那么大呢?
我说啊,那么大,见到再说吧。我才不想去操心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那么大的小强。庄子在路边,看到一个骷髅,问骷髅头,你是贪生怕死才死的吧?还是干了点啥不上道的事儿,丢了性命?
还是遇到了亡国劫?刀兵劫?还是人设塌房无颜见父老妻儿自绝了?还是饿死冻死?
是不是很会玩,敲着骷髅头问你怎么回事。太疯了吧。别说骷髅头,就说小强,怕小强的人就不敢问小强:你从哪里来,为何在这里,又要去哪里?
我们怕小强,代表我们与小强之间有代沟,有隔阂。常人怕骷髅,畏惧,也是如此。但是像我这种不怕小强的,不代表我不怕骷髅,或者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怕不怕,见过两次,说不上那种感觉。一次是在医学实验室。一次是在坟山里墓穴里,迁徙坟墓时。庄子直接问骷髅头,我们问不出来。
问了后,骷髅怎么说。托梦。庄子把骷髅头当枕头睡。晚上梦就出现。
“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
骷髅头说,你用生人的角度来看待死人,当然是谈不清楚的。就像吃饱饭的人问正在挨饿的人,你怎么不吃饭,吃没米了还是没钱了,还是胃痛,还是输钱了不想吃,还是吃了仙丹?
人和人之间经常如此。彼此很难看到对方真正想要的。何况活人去看死人,以生的角度看死,以男人的角度看女人,以父母的眼光看小孩,以小孩的眼光看世界,都有死角。就跟摄像头一样,有个地方照不到。
我以前在的小镇子,有一个老头因为腰痛,喝农药自杀。倒不是因为痛得多厉害,而是老太太说他就是装病,不想干活,天天这样说老头。老头气不过,喝药没了。按照常理,究竟腰痛不痛,只要认真观察,都能发现究竟是不是真的,对吧。可这是我们旁人的眼光去看。
老太太不认为老头腰痛,是不是想省钱不看医生,或者老太太的认知里,觉得哪怕痛,也可以忍,何必不干活。这也是我们旁人的眼光猜测。
事实层面就是,老头究竟痛到什么程度,还是因为真的不太痛,只是因为得不到关心,或者长期处于不受关心,加上痛得厉害,身心俱碎,干脆一死了之。我们不知道。
在生活里,都有一个盲区,盲区的产生,除开知识、经验积累、悟性不足外,就是视角问题引起的。每一个人,都会死在自己的盲区。假如盲区一直得不到修正的话。
庄子在故事里,暂时充当了一个角色:代表了世间常人的生之观念。这个角色对骷髅头发问,代表阳人从生的角度来谈死。阴人骷髅头托梦,代表了死者就死的角度来谈生。
阴阳大对话。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骷髅头就告诉庄子死掉的好处。
你叨叨逼逼的那些关于我为什么死的问题,死以后统统不存在,生人之累,在我这里不存在。所以我答不答你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好处,你一个活着的人体会不到。
有时有的农药鬼,吊死鬼,去勾人,就会给人讲死了怎么怎么好,不用再受苦,你来呀。有的人上当受骗就跟着去了。当然,这里骷髅头并不是要干这个勾当。
但庄子还是马上对骷髅头战术破解:“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我有办法让你复活,看你还得瑟。
你妹的,不带这样玩,骷髅头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老子在休假,你别打扰。
贪死怕生的骷髅头。骷髅头告诉生人,死亡是休假,是活有活时累,能量耗尽时,就要休假,这个休假就是死亡。
人呢,人是贪生怕死的。为什么人总会对死亡有恐惧,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对生了解得不够。
庄子啥想法?他是在不断提示,不要用凝固性边界性太强的观念看生和死。《知北游》就说了:“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
妖是妖他妈生的,人是人他妈生的。人和妖的妈本质上是一个。生和死,本质上互为一体。好好生,好好死。爱和恨,也互为一体。好好爱,好好恨。
理论上是如此。可是技术上怎么练?技术上相对可靠的练法,就是人得练一个觉察力,你怎么开始爱的,怎么开始恨的,你要觉察得出每一个变化。你怎么活着的,怎么开始生病的,你可以觉察出每一个细节。
放慢镜头去看。
不是真正洞见得到这个本质,只是脑子觉得生死一体,其实不可靠。是人都容易有个Bug:以生为乐,以死为悲。悦生恶死。
敢在葬礼上鼓盆而歌看看?
生的美好,死的凄凉,是活人的想法。
以生的角度观死,死说不清。以死的角度观生,死人讲的话,就像骷髅头讲的那样,你理解不了我。民间有很多地方,可以走阴。请死去的人上来说话,问事,活人问,你收到我烧的钱没有啊,宝马车呢,也收到了吧。死人说,收到了收到了,或者说,没有没有,别寄钱了,不差钱。
总之问来问去的还是日常琐碎事。
有没有人去走阴的时候,和死人谈道?或者死人与生人谈道?而不是谈论升官发财考试满分生小孩买房子的事情?
我不知道啊。
但是我知道一些故事。有很多抑郁的人,还活着,偏偏想死,寻求死。这是抓着死亡的念头不放,心识上已经不接受活,抑郁只能更严重。有的人将死,变得更抓住生命不放,不想死,死也变得了不痛快。
前者不接纳生。后者不接纳死。
技术上怎么做到把生死看为一体,这个技术在庄子那里有。不能一开始就要求人去接受生死是自然气化现象的自然规律。他是主张从低处开始练习的。什么蝼蚁,屎尿这些,其实都代表着生命的终极真实本性体现。生命万象皆生于气,皆归于气。
真正懂的人自然懂,不晓得的人,讲也讲不通。再讲了。人如果去练习自己的心性觉察力,就是之前说的那个技术,最起码还有一点机会可以看到万象一气这个事情。
庄子只讲寓言,用寓言告诉人们,生不常存,死不永灭。他不去用教主的方式毒化人类。
你自己悟吧,然后自己练,他老人家说,我庄子和你们都是一炁所化的,方生方死,我悟得到,你们也可以。
包括小强,看到一只小强,你真的能知道,小强和你是一炁所化,一个妈生,基本上算是有点悟性。
等于说,人和万物,都不过是整个生命本性的体现而已。生和死,昼与夜,都是如此。
但是你怎么可能在心底里真正承认,你和蟑螂在本质上没区别呢,怎么可能。你同意,你父母老师还不同意呢,你老婆孩子还不同意呢,你单位领导更不同意哈。只有你自己真正洞见了,也就洞见了,你不需要别人同意。
生活要靠大家,生命要靠自己。
把自己先找到,就找到生命真相了。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生命终极真相的体现。也就找到生死同一。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讲一句很疯的话,却也再自然不过的话,那就是,你所不知,亦为你所知。你所拥有,亦为你所失去。你所在之处,亦为你所不在之地。
△▲
曾骞,散人。
蘋果用戶打賞碼
曾骞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