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偏方大全治疗鼻炎有效老偏方大全

发布时间:2021/9/11 16:04:36   点击数:

--------------------------------------------------------------------------------------------------------------------------------------------------------------------------------------------------

鼻炎包括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常见的鼻腔黏膜急性感染性炎症,往往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伴有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中医称之为“伤风鼻塞”,基本病机为风寒或风热之邪入侵,上犯鼻窍,宣降失常,清窍不利。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而来。本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长期吸入污染的空气,如水泥、烟草、煤炭、面粉等也是致病原因。另外,许多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等以及慢性便秘均可引起鼻腔血管长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而致病。

慢性鼻炎,以鼻寒、嗅觉失灵为特征。单纯性鼻炎,白天活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时鼻塞加重。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当卧向另侧后,鼻塞又出现于另侧鼻腔。鼻涕呈黏液性,常伴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鼻涕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失眠、精神萎靡等。

↓《方1.》↓

独头蒜1头,去皮,捣烂,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次1~2小时,每日1次,连用5日。

↓《方2.》↓

荆防败毒散治过敏性鼻炎

荆介、苍耳子、菊花、羌活、川芎各10克,防风6克,薄荷5克(后下),生姜2片,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服。

辛温散寒。

过敏性鼻炎。

黄某,男,32岁。间歇性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近数夭来又发作,伴头痛,畏寒,微热,全身不适,身疼骨楚,脉浮紧,舌质红,苔薄白。诊断为风寒型过敏性鼻炎。嘱其服用上方,服药3剂而获痊愈。

↓《方3.》↓

川芎茶

川芎12克,白芷7克,薄荷6克,绿茶3克。

先将川芎、白芷、薄荷分别拣杂洗净。川芎、白芷切成片,与薄荷、绿茶同放人砂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半个小时,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容器即成。早晚各服1次。

可辅治风寒型单纯性慢性鼻炎。

↓《方4.》↓

苍耳麻黄汤

白术、黄芪各18克,鱼腥草15克,防风、荆芥各12克,辛夷、川芎各10克,苍耳子9克,升麻、甘草各6克,麻黄、细辛各3克。

将上药以水煎煮,取药汁。

每日1剂,分2次服。

发散风寒。适用于急性鼻炎。

↓《方5.》↓

萝卜大蒜方

新鲜白萝卜、大蒜各适量。

白萝卜、大蒜分别捣烂取汁,各1毫升,混匀。

早、晚各1次滴入鼻孔内,7日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祛痰下气,温肺化痰。适用于慢性鼻炎。

↓《方6.》↓

辛夷热红茶

辛夷花4克,红茶3克,红糖20克。

先将辛夷花拣杂晒干,与红茶同放入杯中,用刚煮沸的开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拌匀即成。当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4次左右,红糖视冲泡次数自调。

可辅治风寒型单纯性慢性鼻炎。

↓《方7.》↓

温阳散风汤治过敏性鼻炎

枸杞子、桑葚、白芍各12克,白蒺藜、川芎、白芷、乌梅、蛇床子、锁阳、淫羊藿各10克,荜拨5克,细辛3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温补肺肾,祛风散寒。

过敏性鼻炎。

余某,女,35岁。患者查诊为过敏性鼻炎,予以本方治疗,服数剂即见效果,坚持服药60余剂而痊愈,至今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方8.》↓

双豆汤治过敏性鼻炎

  绿豆15克,淡豆豉20克,防风15克,生甘草10克,石菖蒲15克,辛夷10克,细辛3克。

  水煎。日服1剂。

  散寒除浊,开达肺窍。用治过敏性鼻炎。

↓《方9.》↓

丝瓜藤粥治鼻炎、鼻窦炎

鲜丝瓜藤60克,大米克,冰糖30克。将丝瓜藤洗净、切长段放入水中先煎15分钟,去渣,加入大米煮粥,快熟时加入冰糖,再稍煮即成。每日1剂,分1-2次服用,连服7-10天。

↓《方10.》↓

盐水洗鼻

食盐适量。

将食盐配置成盐水,用牙签卷上棉球蘸盐水洗鼻孔,然后把药棉暂留鼻孔内,此时头上仰或身体平躺,用食指和拇指按鼻两侧并用力吸吮,使棉球上饱蘸的盐水流入鼻腔内,并到达咽喉部。开始时感到鼻内辛辣难忍,几次即适应。也可以先用淡些的盐水洗鼻,逐渐加浓,使鼻腔慢慢适应。坚持每天早晩食各洗1次,连洗30天左右鼻腔可畅通,嗅觉灵敏。

消炎止痛。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23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