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高考生必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列

发布时间:2021/8/3 10:35:28   点击数:

图为河北石家庄的考生们在相互祝福。

近日,教育部公布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新大纲明确提出,年高考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语文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而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河南省实验中学外,站满了前来送考生考试的家长们。

事实上从年开始,重视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趋势愈发明显。所以,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一直在进行,而且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近些年中考的变化也很大,但都是围绕高考变化进行改革。年高考的这届学生,恰好是中考改革中频繁出现传统文化(考核内容)的那批学生。

资料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现在的考试要求学生真的了解所要考察的知识点,不是背背书就可以,而是要真的去收集某些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发展过程,甚至是推测未来演变,同时还要求学生拥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而我们了解这些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研究相关典籍。”

资料图:年6月9日下午,大批考生从南京一处高考考点内轻松走出

储朝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必要的。“每个人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个体,历史、过去的文化都是我们确定未来的基础。”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包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资治通鉴》讲‘发于中必形于外’,就是指一个人外在展现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源自内在积累。所以真正要做到‘以文化人’,仍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每个人的内涵。”

高考传统文化必考内容:诸子百家

因此,备考年高考,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学习必不可少。本期我们整理了诸子百家主要流派的思想概况,希望对备考年高考的广大考生有所裨益,也为我们学习中国先秦思想史提供一种线索。

儒家

孔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是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道家

老子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

墨子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子还是春秋战国时代为数不多的倡导科学理性思想的思想家,堪称中国科学家的鼻祖,在几何、物理、机械制作方面贡献卓越。

  《墨子》中的数学、几何学概念。(《墨子﹒经上》:“倍,为二也。”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墨子﹒经上》:“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端”没有厚度和长宽,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对“点”的定义一致。又有《墨子﹒经上》:“体,分于兼也”,《墨子﹒经说上》:“若二之一,尺之端也”。这里讲的是全集子集和充要条件。

  《墨子》中的力学、光学概念。《墨子﹒经上》:“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此说与伽利略、牛顿的观察一致,却早了多年。在光学方面,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为今天量子通信的应用奠定科学基础。

法家

 韩非子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名家

惠施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惠子知我

  庄周送葬,经过惠施墓地时,回头对跟从者说,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丁点白灰,就让一个名叫石的匠人用斧头把它削掉。匠石抡起斧头,呼的一声,白粉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丝毫无伤。郢人站立如常,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后,把匠石叫来,让他在自己身上试试看。匠石回答,我确曾做到过,但那个能配合我的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讲完这个寓言,庄周叹口气说,自打惠夫子去世后,我失去了论争的对手,没有说话的人了。这情形,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一旦没了对手,反而失去了活力,陷入了孤独。由此可知,惠施是庄周平生唯一可以对话的契友。自此尔后,“惠子知我”便成了知交的经典出处,为后世所借用。如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李白《与贾少公书》:“惠子知我,夫何间然。”

  惠施与庄周之所以能成为知交,是因为他们就像运斤成风中的郢人与匠石,已经达成高度默契,既是论辩的对手,通过激辩擦出思想火花,又是过招的高手,点到为止。他们无话不谈,却又经常抬杠,称得上“不是冤家不聚头”。哲学上有个术语叫相反相成,庄周与惠施的关系就是相反相成、和而不同。庄周重感性,喜欢取譬自然讲故事,惠施重理性,善于逻辑推导辩名实。

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21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邹衍吹律

  有一年的春天,邹衍来到渔阳郡,春天的天气是开始转暖,但是这里的天气却还是一片寒冬的景象,十分古怪。天气的寒冷导致了植物无法生长,也就导致了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苦。邹衍对此地异常的情况表示十分奇怪,于是便开始了研究。

  邹衍走到了郡城南边的一座小山上,轻轻地吹起了律管。所谓的律管就是一种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邹衍用它演奏了春之曲。当邹衍吹奏完之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郡城的积雪开始融化,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阳关照射着整个大地,让人们感觉到了暖意。后来,人们把邹衍当时吹律的小山命名为黍谷山,同时还在上面建造了祠堂。

  邹衍是我国战国时期十分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了道家的思想,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五行的说法,同时在各国之间游学讲座,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世也对邹衍的学说十分认同,比如东方朔、董仲舒、诸葛亮等人都曾经学习过邹衍的学说,并且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他们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

鬼谷子纵横智慧简说

  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鬼谷子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天下时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揣天下

  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谋定而后动

  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

杂家

吕不韦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古中国小说家所著之书,今多已亡佚,故其学说,已难考查。班固写《汉书.艺文志》时,撮了今已亡佚的古书《七略》所录,将十五本著作编入“小说家”的名下,并以自己的理解作注解。现列举其中的五种:《伊尹说》(27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鬻子说》(19篇,后世所加。)《周考》(76篇,其周事也。)《青史子》(57篇,古史官记事也。)《师旷》(6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务成子》(11篇,称尧问,非古语)

兵家

孙武

  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医家

  扁鹊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到公元3世纪中叶,共经历了多年。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病痛告诉扁鹊。扁鹊看了,请求把它治除。秦武王左右亲信说:“您的病症所在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治除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不灵敏,眼睛不明亮。”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君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君王)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君王的这种做法,是会使秦国灭亡的!”

(网络综合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18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