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微店新春开业有惊喜庄子浅说陈鼓应著作集
限量20套礼品装(中华书局特制帆布包1只+《庄子浅说》1版1印毛边钤印1册,包邮顺丰快递),将于年2月26日(下周一)晚8时在古逸英华文创微店(见左下“阅读原文”)上架,欢迎定时、垂注!!!
图书信息:
作者:陈鼓应著书号:-7---0出版时间:-03-01版次:一版一印开本:32开装帧:精装
版式:简体横排定价:36.00元
图书展示:
手工钤盖陈鼓应先生自用印章(特写)
版权页图(一版一印)
毛边本侧拍图
内文图(年轻时的陈鼓应夫妇)
内容简介:
本书由《庄子浅说》、《庄子思想散步》和附录《老庄思想要旨》三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几部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刻划;《庄子思想散步》则由四篇关于庄子思想的演讲稿组成;《老庄思想要旨》则精要地介绍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的基本内容。本书对迅速、全面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编辑推荐:
本书是陈鼓应先生讨论庄子的一本简明而全面的作品。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完整展现。作者简介:
陈鼓应,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年随父母赴台,-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年离台赴美,年到北京大学任职。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金句选萃:
◆《庄子》文本以其恢宏的气象、宽广的意境洞彻出一番辽阔的视界,投射下一片宁静的光辉并散发着快意自适的情态,使我再次由对存在主义文学的徘徊直接跨入对庄子哲学的领悟,进而写作这本小书。显然,对于青年时代的我而言,接触到《庄子》,宛如跨进一座巍峨而深奥的殿堂,我恍然找寻到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故乡。这种寄托之感于中年以后便愈加强烈。因而,潜藏于这两种转变背后的,是我的心境由激情到宁静,由狂飙到内敛,由冲创意志到清明心智的缓慢调适,也是我由酒神精神到日神精神的渐次平衡。此便是那寄寓着偶然的必然的一面。
◆一个人生活的体验愈多,愈能欣赏庄子思想视野的宽广、精神空间的开阔及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境;一个人社会阅历愈深,愈能领会庄子的“逍遥游”实乃“寄沉痛于悠闲”,而其思想生命的底层,则未始不潜藏着深厚的愤激之情。
◆在庄子的世界中,那种自得其得、自适其适的心境,那份广大宽闲、悠然意远的气派,都是别家所无的。因而,在他的天地里,凡是一切束缚人性的规范,他都会举笔抨击。
◆庄子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行道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发出来的;同时,他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话语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从庄子哲学的恢宏气象看来,他也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思想角度,从不拘限于枝枝节节,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杀精细的分析,否则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说的“自大视细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从整体处观察事理,从各个角度作面面俱到的透视。出版说明:
一、自尼采进入庄子
《庄子浅说》(原名《庄子哲学》),是我于半个世纪之前,正好刚读完台大哲学研究所并写成《悲剧哲学家尼采》之后,经由必然中的偶然而接触到庄子,在细心观赏之余写就的一本小书。这两本书象征着我学术人生的起点。
尼采提出,在希腊的悲剧艺术中激荡着两种精神,一种是激情而饱含冲创意志的酒神精神,另一种是宁静而蕴藏清明心智的日神精神。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言,前者代表感性和创造力,而后者代表理性和秩序感。就我的学思历程而言,《悲剧哲学家尼采》和《庄子浅说》似可与上述两种精神相对应,它们仿佛预示着我的学术人生逐渐由尼采转向庄子,由西方转向东方,由酒神精神转向日神精神。
我与庄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年就读于台大文学院之时。那时,教授大一国文课的是王叔岷老师,他在《庄子》文本的校勘、训诂领域享誉学林,这或许于不经意间为我日后进入《庄子》埋下伏笔。在大学期间,我虽也曾选修过吴康教授的《老庄哲学》,但从未被老师引导去阅读过原著,也并未被激发起对文本的兴趣,更未尝进入老庄的精神世界。在研究所期间,对《庄子》最为推崇的方东美先生也主要讲授西方古典哲学的课程。直到六十年代初期,我才偶然地由尼采及存在主义转入庄子,但此种偶然实则寓于必然之中。
二、由文学过渡到哲学
六十年代初期,我沉浸在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田园中,其以散文诗体延伸哲理,使我由对存在主义文学的注目逐渐转入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思索,并进而写作《悲剧哲学家尼采》。此后,我亦流连于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加缪《异乡人》、《瘟疫》以及萨特《墙》、《间隔》的意象里。它们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张力的刻画,比如《变形记》中彰显出时间的逼迫感、空间的囚禁感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感,《墙》中表露出的人与外界的割离感、人群之间的距离感以及精神的空虚感,无不激荡起我的内心与白色恐怖的沉闷时代之间的浓郁的疏离感,亦不免触发我希求在学术领域上借助原著和典籍超拔“少年维特之烦恼”。
值此之时,《庄子》文本以其恢宏的气象、宽广的意境洞彻出一番辽阔的视界,投射下一片宁静的光辉并散发着快意自适的情态,使我再次由对存在主义文学的徘徊直接跨入对庄子哲学的领悟,进而写作这本小书。显然,对于青年时代的我而言,接触到《庄子》,宛如跨进一座巍峨而深奥的殿堂,我恍然找寻到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故乡。这种寄托之感于中年以后便愈加强烈。因而,潜藏于这两种转变背后的,是我的心境由激情到宁静,由狂飙到内敛,由冲创意志到清明心智的缓慢调适,也是我由酒神精神到日神精神的渐次平衡。此便是那寄寓着偶然的必然的一面。
三、印行溯源及重排说明
本书最早以《庄子哲学》之名,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再度出版时更名为《庄子浅说》。年,北京三联书店发行了同名的简体本。这次,我将《庄子浅说》与新增的文稿《庄子思想散步》合为一书,收到我的著作集里,仍定名为“庄子浅说”。新增的这部分稿件是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往来于两岸三地之间所做的有关庄子思想的演讲文字的汇编。
严格说来,本书并不算是一本学术著作,却能呈现出我学术人生中的微细而重要的环节。其一,它是我进入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开端;其二,它是我在概念哲学与想象哲学之间,明显地倾向于诗意乃至文学性哲学的反映;其三,它是我将时代和人生的感悟结合文本议题的抒发,于我的学术人生中亦折射出我现实人生的路痕。目录:
出版说明第一部分庄子浅说写在前面前言庄子的影像生活篇一、贫穷的生活二、异鹊的故事三、终生不仕四、契友惠施五、鼓盆而歌生死篇一、蝴蝶梦二、生死如来去思想篇一、鲲鹏和小麻雀二、涉世之道三、无用之用四、掊击仁义五、理想人物六、肯定真知七、自然无为八、自然之美九、不辩之辩十、不道之道十一、对待与同一终结篇庄子思想的评价第二部分庄子思想散步游于尼采与庄子之间一、厘清文化与哲学二、道为世用谈“庄周梦蝶”和“濠上观鱼”的审美意蕴一、“游心于无穷”的逍遥之境二、“积厚”与“化”三、“观点主义”与开放心灵、多边思考四、“相尊相蕴”的齐物精神五、“庄周梦蝶”、“濠上观鱼”所蕴涵的审美意蕴庄子的视野与心境一、大小之辩二、主体的局限性三、一个通达的世界四、庄子的艺术心境庄子的艺术心境道家思想之古今对话:陈鼓应与沃尔法特谈庄子一、陈鼓应:如何进入“道”的精神家园二、沃尔法特(GunterWohlfart):像诗人陶渊明那样生活附录老庄思想要旨老子:“道”——万物的本原一、老子其人其书二、老子思想三、可道之“道”与不可道之“道”四、有无相生五、为无为六、道法自然七、柔弱胜刚强庄子:“内圣外王”——最高的理想人格一、庄子其人其书二、庄子的思想风格三、“鲲鹏展翅”——大其心境,开拓视野四、“庖丁解牛”——由技艺入道境五、“庄周梦蝶”——体认“物化”之境六、“观鱼之乐”——物我的感通链接:“陈鼓应著作集”已出书目——
《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国哲学创始者——老子新论》《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管子四篇诠释》《易传与道家思想》《道家易学建构》《周易今注今译》《道家的人文精神》《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
购买本书开业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旗下全资子公司古逸英华文创微店。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专一
前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