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出水轻鲦乐意洋,临矶
在避暑山庄“芳?临流”北面,如意湖和长湖交界的小岛上,原有一处精巧别致的建筑群“临芳墅”。“临芳墅”的前殿,面南五间,隔如意湖与采菱渡相对,乾隆题额为“知鱼矶”,是乾隆36景第三十三景。此殿非常别致,下为7间敞厅上为平顶,平顶东西各建一亭。由武烈河引进之水由此注入如意湖,湖水清澈透明。
此景前面是宽阔的湖面,纯净的湖水,甘甜醇厚,营养丰富。湖中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时潜时浮,出没无常,悠然自得。
其湖中有一种银白色的鲦鱼,身体小巧,游动起来更为敏捷迅速,显得快乐无比。
湖中长满绿荷,夏日清晨,盛开的荷花带着圆润的露珠,娇艳柔美。满湖的荷叶青翠欲滴,微风吹来阵阵荷香。
皇帝和后妃们当年常常来这里垂钓、观鱼、赏荷。
乾隆题诗:“出水轻鲦乐意洋,临矶欣觉会心长。由来万物天机适,安用劳劳辩惠庄。”
第一种解释诗序的思路是:这里的湖水清洁甘甜,是鱼的欢乐家园。石矶正对着内湖注入如意湖的清流,把看鱼杆却无心垂钓,似乎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不是庄周、惠施在濠水观鱼所能体会到的情趣吗?诗序描绘了在石矶观鱼时的物我两忘超逸的情趣。
第二种:乾隆帝的这一首《石矶观鱼》诗,弃了老庄,却又尽得老庄之意。要想懂得知鱼矶的三昧,还是要看一看我们这位乾隆帝诗的出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辩论鱼是否快乐的问题,这两人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无论是孰对孰错,乾隆帝在知鱼矶面前,都觉得无意义。
鱼儿们在自己的王国里,逍遥自在,“相忘于江湖”,万物都是顺应着天机而生而长,去分清庄子惠子之辩又有什么意义呢?乾隆帝在这群快乐的鱼儿面前,心境如自然般宁静,恬淡而快乐。一切争论都似乎能打扰这片天地的宁静。乾隆讨厌庄惠的劳劳之辩,自己的心境却融入了鱼儿们的相忘江湖之境。所以知鱼矶,其实是乾隆自己心绪的反应。这位直爽的皇帝,让人们感觉亲切,这片美景,让人幸福宁静。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