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渐深,
水渐凉,
池中的鱼儿身会冷么?
观·鱼
前些天,冷空气还没来的时候,在杭州西湖花港观鱼。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彼时,想到了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古贤善格物致知,观池中之鱼,三两之语,便将咀嚼不完的意味深长,留给后世之人。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智者"观想",沉淀至今,如今我们所见的一事一物,一字一句,已不再是表面的一事一物,一字一句。比如鱼,这一物。
溯源鱼·文化
鱼·陶器
我国的鱼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便出土过最能代表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盆。当时母系氏族逐渐繁荣,人们对鱼生殖繁盛、多子多孙产生崇拜,并以鱼为图腾。
人面鱼纹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鱼纹是人类早期文化中艺术形象的突出代表,而陶器,是这方面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距今已有一万年左右。
鱼·文献文物
《周易参同契》中太极图,被视为“中华第一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山海经》说颛顼死后复苏化身为鱼,即鱼神。
《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
据说周武王进攻商朝时,有白鱼跳到了船里,有火焰降到了武王的房顶,然后化为一只鸟。这些祥瑞,被认为是上天任命武王为天子的象征。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鐀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
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
阴阳鱼太极图
汉代画像石中的两种“巧合”鱼纹
商金箔鱼形饰
西汉雁鱼铜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万仟堂的器物设计中,亦常见
一条吉祥之鱼,游弋于器物之上
贾宝玉自言
“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鱼,无目的的游弋于江海,
如我们安于生活,游于艺。
安宁,自在。
▼
质朴优雅的生活方式万仟堂茶器丨香器丨花器丨艺术品?扫描/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