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逍遥游二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不知何处,静静的
列子,是老子庄子之间的道家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庄子一书里,数次提到,这第一章里的列子,他无视了牛顿定律,乘风而游,旬有五日,就是十五天,半个月,这样的人形飞机,想想就是自在逍遥啊,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句话很绕,就是不刻意追求这些世间的好处。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这个所待者,便是风了,传闻列子得风神之道,可以凭风而游,但是他不能自己创造风而乘风而去,所以说他犹有所待也。下一句就是本文题目中用的那句了,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话说的,真过瘾啊!什么是天地之正呢,用现在话说,是安排宇宙运行,万物存在的一般规律,御六气之辩,这个六气,有两个解读,一个是中医的五运六气的六气,分别为:风,寒,热,湿,燥,火;另一个为易经中的十二辟卦,分别为:阴,阳,风,雨,晦,明。天地之正,六气之辩,其实就是通晓了阴阳之变,道家把阴阳做为道生一的根本,那么通晓了阴阳之变的人,已经超出了凡人的范畴,在玄幻小说中,这就是大乘期,飞升做了神仙了,当然可以游于无穷的天地了,彼且恶乎待哉!这样的存在,其所凭依的,是整个宇宙啊,所以不用等待什么,说走咱就走哇,开心玩耍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传承于道德经,在这里出现,重点在于这个无字,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如果是有,那么就失去了变化,是非道的,而无,却孕育了无限的可能,不拘于一物一时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这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这样伟大的存在,没见到过,可能是高维的存在吧,这里看看就好了。
人间烟火,便是最美的风景
第二段,尧和许由的故事,成语越俎代庖,出处就是这里了。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许由肯定了尧的功绩,天下已治,看来庄子对尧也是给足了面子的啊,二,是许由算是方外之人了,觉得这些功绩于自己,是为名的枷锁,而天下虽大,自己有一点点用度就够了,不用去巴结争竞什么,所以即便是以天下相让,他也觉得这会是身上的累赘,不要!越俎代庖,现代的意义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好了,就行了,这里想起一首歌,窦唯的别来纠缠我,里面有一句歌词:把你自己那份该做的工作,做的比别人出色!挺好的歌,大家可以听一下去。这一段可以看出庄子对于名利这些东西的取舍态度,他更在意的是恶乎所待,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绝对自由,这个追求,似乎永远不会过时,至少当下的文明,只能想想了,虽然我们的思想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鹏飞万里,但是还是出不去天地这个牢笼,天地,生育了我们,同样,也限制了我们,鱼不可脱于渊,这话越琢磨,越有味道啊。
列子故里,郑州莆田碑林
最后一句,是选进了中学课本里的一段呢。宋人到越地去贩卖冠冕,可是越人剪的寸头(我调侃一下,应该不会这么短),戴不上这个帽子,结合后面一句来解读,庄子应该是认同越人的这种原始生活方式,而宋人所持的冠冕,在道德经里就是机巧伪诈了,这个是被老庄排斥厌恶的,而宋人之祖,源出于商朝,这个典故用宋人,很微妙啊。尧见四子,失其天下,这个就夸张了些,真把天下放在心里,这样的气度胸怀,怎么可能会心态崩坏呢,这只是庄子借此典故,形容一下得道之士的那种超脱,这个超脱固然是好,但是人间,当然也值得,还是那句话,鱼不可脱于渊啊。
————————
字有点多,到这里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