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释解七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本文源于《庄子.山木》。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囗(左“足”右“矍”音jue2)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音:岁,责骂)之。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音:嗓,额头),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音:路),吾所以不庭也。”
在下庄周著书漆园,夏日闷倦,肩挂弹弓,外出散步,登上了雕陵山。前山一大片是果园,同漆园一样,属国家所有。果园四周绕以绿篱,外人不得入内。庄周站在篱外,忽听背后扑扑有声,掉头看时,前额挨一翅膀,吓得大叫。原来是一只奇怪的大鸟,长尾巴,黑白花,状似喜鹊放大,翼展七尺,目径一寸。黄河流域没见过这样的怪鹊,估计来自遥远的南方吧。此时怪鹊飞过庄周头上,翔入果园,收翅歇在板栗树林。深秋季节,板栗成熟,满林栗叶呈暗铜色,衬托出怪鹊的黑白花,分外惹眼。庄周好奇,呆看不走。
庄周喃喃自语:“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而飞不远,太肥?眼睛大而撞着人,盲目?”随即起了庖厨念头,吞清口水。于是撩起长袍,跨过绿篱,急步窜入板栗树林,取下了肩挂的弹弓,仰脸窥测方向。正要瞄准,瞥见目标旁飞来一只蝉,庆幸自己找到浓荫,噪得痛快极了,渐入忘我境界。蝉的前面爬来一只膛螂,前爪握持一张枯叶,作为隐蔽自身之用,步步向蝉通近,正要捕捉。由于猎物即将到手,蟆螂同样入了忘我境界。膛螂的后面是那只怪鹊,大眼盯住蝗螂,正要啄食,也同样入了忘我境界。怪鹊的后面又是谁?谁的后面又是……
想到这里,庄周震惊,叫出声来:哎哟!一个吃一个,一个吃一个!多可怕的食物链呀!贪利忘身,把他们,把我,一个个地串锁起来!”于是抛掉弹丸,挂弓上肩,转身便逃,跃出绿篱。这时候管理员从果园深处追赶出来了,向着篱外吼骂:“不要脸的东西,偷板栗呀!”
庄周低头快步下山,回漆园去。此后三天,心情仍不舒畅。日常侍候在身边的学生蔺且,跟踪追问:“老师近来很不舒畅,为啥事哟?”
庄周说:“我在反省。我只顾营养肉体,忘记了保全自身。一沟脏水,我看见了,远远避开。一池清水,我倒看不见了,差点淹死。先师老聃有教导说,到哪里守哪里的规则。三天前我散步到雕陵山,忘记保全自身,怪鹊飞来警告我,翅膀摘我前额。溜进板栗树林,又误入忘我境界,讨得了管理员一顿臭骂。三天不舒畅,就为这件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
这个成语源于《庄子.山木》。
庄子之所以吓出了一身冷汗,原因在于:螳螂在捕蝉,黄雀在捕螳螂,庄子在捕黄雀,谁在捕杀庄子?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
今天看到《新京报》的一篇报道:《钱宝"教主"张小雷自首背后:亿的窟窿堵不上了》。
“张小雷所设计的庞氏骗局,以高额收益吸引了诸多宝粉。有人借钱参与其中,也有人投进多年积蓄。在这个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中,留在局中的宝粉,终究还是成为了最后接到花的一批人。”
人们为了追求高收益,所以选择了“钱宝”进行理财。这里还包括那些自称聪明的人,他们一开始也以为“钱宝”是骗子,所以想捞一笔就走,没想到钱宝一直没有倒掉,所以他们也成了受害最惨的一批人。
金钱,就是蝉;投资人就是螳螂;张小雷就是黄鸟......
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每年都有大量的庞氏骗局被揭穿,为什么每天都有人上当呢?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啊。
所有的骗子之所以能够得手,就是利用了人们逐利的心理。
不可不引以为戒啊!
往期回顾
《庄子》释解(一):《庄子》与佛教
《庄子》释解(二):任性与天真
《庄子》释解(三):自然而然
《庄子》释解(四):人生百态皆自然
《庄子》释解(五):自然生我,我自然生
《庄子》释解(六):无是无非
《庄子》释解(七):天地一指
《庄子》释解(八):朝三暮四
《庄子》释解(九):圣人无我
《庄子》释解(一〇):天地一毫
《庄子》释解(一一):大道不称
《庄子》释解(一二):我不知道
《庄子》释解(一三):人生如梦
《庄子》释解(一四):辩论无用
《庄子》释解(一五):理在无待
《庄子》释解(一六):庄周梦蝶
《庄子》释解(一七):生有涯,知无涯
《庄子》释解(一八):庖丁解牛
《庄子》释解(一九):命中注定
《庄子》释解(二〇):至善忘善
《庄子》释解(二一):惯看生死
《庄子》释解(二二):远离坏人
《庄子》释解(二三):心斋妙道
《庄子》释解(二四):虚室生白
《庄子》释解(二五):乘物以游心
《庄子》释解(二六):顺毛摸驴
《庄子》释解(二七):无用之用
《庄子》释解(二八):万物皆一
《庄子》释解(二九):观照内心
《庄子》释解(三〇):忘于仁义
《庄子》释解(三一):无所为而为
《庄子》释解(三二):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庄子》释解(三三):反对诡辩论
《庄子》释解(三四):天人合一
《庄子》释解(三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释解(三六):得道
《庄子》释解(三七):为道日损
《庄子》释解(三八):莫逆于心安时而处顺
《庄子》释解(三九):相忘于道
《庄子》释解(四〇):生死皆自然
《庄子》释解(四一):大宗师
《庄子》释解(四二):坐忘
《庄子》释解(四三):天地无私,岂独贫我
《庄子》释解(四四):错在多智
《庄子》释解(四五):重在治心
《庄子》释解(四六):顺物自然天下治矣
《庄子》释解(四七):天地境界
《庄子》释解(四八):用心若镜
《庄子》释解(四九):混沌之死
《庄子》释解(五〇):骈拇枝指
《庄子》释解(五二):小人死于利,士者死于名
《庄子》释解(五三):臧谷亡羊
《庄子》释解(五四):天下尽殉
《庄子》释解(五五):不成功的成功学
《庄子》释解(五六):返璞归真
《庄子》释解(五六):绝圣去智
《庄子》释解(五七):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庄子》释解(五八):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庄子》释解(五九):成功的标准
《庄子》释解(六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庄子》释解(六一):道在太极一圈内,理存中庸两字间
《庄子》释解(六二):何谓天?何谓人?
《庄子》释解(六三):小不知大,有不知无
《庄子》释解(六四):临危不惧,圣人之勇
《庄子》释解(六五):不做死鳖挂堂上,宁为活龟戏泥中
《庄子》释解(六六):井底之蛙
《庄子》释解(六七):可爱的惠子
《庄子》释解(六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释解(六九):海鸟之死
《庄子》释解(七〇):呆若木鸡
《庄子》释解(七一):有用与无用
《庄子》释解(七二):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特别说明:本文译文源自“古诗文网”,具体作者不详)
推荐阅读
一万字了解佛教发展史丨《微说金刚经》全集丨《详说心经》全集丨《选说维摩诘经》全集丨《四十二章经》全集丨《无量寿经选讲》全集丨《金光明经选讲》全集丨《坛经》全集丨《杂说杂阿含经》全集丨《佛遗教经》略讲丨《楞严经》最后一讲丨《法华经》丨佛学入门图书推荐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读书笔记最后一讲丨《印度佛教思想史》阅读笔记丨《楞伽经》最后一讲丨《解深密经》选讲丨法源寺参观小记丨梵天净土涤心之旅丨佛学思想与生态环保丨《印度佛教思想史》阅读笔记(一)丨《庄子》释解(一):《庄子》与佛教丨香积寺游记丨平心静气看“佛系”丨冬至是修行的起点丨《芳华》观后感:好人没有好报?丨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丨德本财末:关于雪乡宰客事件的思考丨反求诸己,自求多福
刘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