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系列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二
文?方诸山人
《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尧是否有让天下于许由事,于古无稽,而尧与许由诸子多称说,应实有其人,纵实无其人,而当时已认可此事,《庄子》书中尧、许由诸人物谱系不乱。肩吾、连叔于史无考,然亦未必无其人,且肩吾见狂接舆,狂接舆与孔丘同时,《论语》载与孔丘有言语交涉。《齐物论》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未必无其人,而却未必有如此言论。《徐无鬼》子綦谓颜成子游曰:“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田禾乃田齐太公田禾,《史记》作“田和”,田和放逐姜齐康公,遂取代姜齐。南郭子綦年代已能由此确定矣,假真实人物之口以说理。《人间世》颜回与仲尼,师徒关系、人物事迹可参校他书以佐证,庄子假其人发言论,言论乃庄子言论。
叶公子高与仲尼同时,仲尼亦曾到楚。《论语·子路》载叶公问政孔丘事,孔丘答曰:“近者悦,远者来。”又载叶公与孔丘论直躬之事,是叶公与孔丘有接触。叶孔相见则事实,而未必有《庄子》书中言论。颜阖与蘧伯玉亦实有其人,《庄子》书中人物出现场合、时代未曾紊乱,假其人之口以说理;匠石小人物,史难以叙其事,庄子假其口以寓理。书中两见匠石,一在《人间世》,一在《徐无鬼》。《人间世》篇世不疑出自庄子之手,《徐无鬼》之匠石,出自庄子之口,宋元君召见之;宋之荆氏亦不可断定无其人其氏,而无关大史,故书多无载。
《庄子》书中孔丘言论显然假托,孔丘事迹,除一二章明显非实外,其余俱有据可循;老子言论显然假托,老子事迹都难以谓之假。庄子自身之言论事迹,增益修饰之处在所难免。如孟轲其人,《战国策》记其劝齐伐燕,而其于《孟子》书中则增益修饰何以劝齐宣王伐燕之意。若其不于自著书中解说劝齐伐燕缘由,则又衍生孟轲形象两不相涉之一公案。又如庄子与惠子辩论,记己之胜,记惠子之黜,而不记惠子之胜。若惠子弟子笔记,亦必然记惠子之胜而不记惠子之黜。如《战国策》《吕氏春秋》诸书除史实之外,惠子多逞口辩胜出,故其道大行魏国。而《吕氏春秋》一书所记惠子事,既有褒赞者,亦有贬斥者,前人已谓当出自思想认知不同之两人手,或非虚论。
总《左传》全书,鲁国十二公,宋齐陈楚晋诸国,共不下百公,百公亦数百子孙矣。而《左传》非家谱,故所记载者甚少,每有涉及公族处,恒以“公族”“群公子”统称之。且《春秋》前期有卿大夫会盟诸事不书名之例,不具体列举某某人姓名,有名亦不书。未记载于《左传》中之人物,不可谓之无其人。
庄子与太宰荡、东郭顺子之论,其当时口说未必如是严谨缜密,而其谈论之后增益修饰以成定本,故能严谨缜密,成一家之论。而其论于太宰荡,论于东郭顺子,论于惠子,言论纵有修饰,事迹亦必不假。以上《庄子》书中人物,大都能与其他文献典籍互相参佐,庄子处理人物关系既不紊乱,也不虚设。而有一事则甚为明确,即假其人之口以说自家之例,寄寓道理于其人言论之间,此乃庄子寓言本旨,而非全然虚构捏造。书中除一二人物所处年代混乱,然而可以考辨究其原因、又有少数纯属寓言假托外,绝大多数人物关系与出现场合、所处时代俱不违史实,无所混淆。《庄子》“大抵率寓言也”,而人物之间亦依据事实,可见其寓言与后世捏造故事之意迥异。庄子寓言者,寓理于言。
倏忽混沌之事、天根隐阳之喻、无足知和之论,显系虚构人物以议论。一则隐去真实人物姓名而保留其言论,一则构拟名字亦颇含隐喻。由此数种,可见庄子体例貌似松散而实严谨,不可不察其中道理,更不能不详辩“寓言”古今语义差异。如上所述,庄子寓言为“寓理于言”,假借真实人物以说自家道理。认识到此点,不与当下“寓言”语义混淆,则能突破古今隔阂之局限,于《庄子》研究则能更少一堵樊篱,更深一层认识。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上)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中一)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中二)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下)
《诗经·陈风》与《楚辞》特点分析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一)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二)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三)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四)
先秦道家划分的新模式探讨
庄子认识的迁变
研究道家哲学树立的认识
庄子生平考(一)
庄子生平世系考(二)
庄子生平世系考(三)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与郭象(一)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与郭象(二)
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一)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1(一)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二)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三)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四)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五)
从《文子》《列子》《鹖冠子》道家文学看不成功的文学史构建及文学发展线索的脉络残缺
文学上的言以尽意和言不尽意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流变
浅谈《封神演义》两条主线
《封神演义》的家国天下和派系斗争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一)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二)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三)
寄赠二百言
游宾川
生日赋诗
登西山写怀诗并序
玄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