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大图名家讲座精华视频著名学者王充闾

发布时间:2022/3/4 14:44:46   点击数:

《庄子善用减法》是著名作家、学者、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充闾先生莅临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讲坛做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受到听众一致好评,影响久远。现摘取讲座中的精华部分,邀您再次领略庄子的减法智慧,体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庄子善用减法》

王充闾

讲座简要内容

讲座上,王先生谈到庄子的人生哲学及价值取向时,形象地说他是“善用减法”。庄子的“减法”意在戒贪、戒得、戒欲,知足、知止;以超脱的心态处己、处人、处世,凡事要看得开、放得下。

他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观首先体现在认识人生的有限性上,这是构成知足、知止的内在根据。从本质上讲,人是有限的存在,生而为人,必然要受到空间、时间的拘缚和种种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的约束。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却(白马驰过空隙),忽然而已”,“此身非吾有也”。这些警世恒言,有助于我们看清世事浮华,变得清醒一些、聪明一些,从而自觉地戒贪渎、“不伸手”,也就少往身上套几条“枷锁”。

庄子的人生哲学观还体现在以超越的眼光、豁达的心胸、高远的境界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尼采说:“人类是病得很深的动物”。那么,如何才能消解与摆脱这些酿造于内心的苦闷与忧伤呢?人们常说,“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而现在急需的就是懂得“放得下”。庄子的哲学思想,为“放得下”提供了一种开阔、多元、超拔的认知视角。

庄子的人生哲学观也体现在从平衡心态上做文章,防止和避免认识上的绝对化。在庄子看来,事物的性质都是相对的,一种条件下的失去,换一种语境看却是获得;一件东西的生成,对另一件东西来说却是毁损。庄子指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在“道”的世界里,事物是齐一的,并无本质的差别。而且,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与流转之中,人生的种种际遇,都是相对而言存在的,视角不同,衡量标准有异,情况、状态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王先生讲到,庄子的人生哲学观重在强调以理化情、顺应自然。庄子说“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这并不是要完全杜绝七情六欲,而是主张种种情感因应自然、顺化自然。庄子又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冯友兰先生认为,在庄子看来,情对于人是一种束缚,而理(理性与理解)则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化解,进而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的结果,就是得到了自由。

讲座最后,王先生希望各位听众能够通过学习体悟庄子的这些超拔于智能、认知层面的人生境界和心性修养,来观照客观事物、处置人生课题、摆脱种种烦恼、除掉无谓纠缠、免去般般计较,从而化解许许多多胸中积闷、眼底波澜,使自己心平气和。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32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