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如何理解庄子bull逍遥游
汉字博大精深,其内涵往往深入生活的本质。比如:“万法归一”。我们平常也讲作“万法归宗”。这里的“宗”就是“一”——就是这个世界最本源的道理,最本源的规律。毫无疑问那个“一”的境界,肯定是非常愉悦、非常自由、非常快乐的大境界。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逍遥游”。
庄子在两千多年前为我们示范了一次。这就是“庄生梦蝶”的故事。庄子做了个梦,梦见自已变成了一只小蝴蝶,庄子醒过来说:“到底是我刚才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现在正在做梦变成了我呢?到底我刚才变成蝴蝶的时候是梦,还是现在蝴蝶变成了我是梦境呢?”
李商隐对此描写:“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和李商隐一样,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这种似梦似幻的思辨之美,却忽视了这个故事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内涵——那就是庄子意在超越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形式。
事实上,这样的超越在庄子的故事里无处不在。
比如说庄子《秋水篇》最后记载的那个著名的“子非鱼,子非我”的故事。庄子在这里用了一个极巧妙的诡辩,把“安”字的意义偷换成“哪里”,而不是“怎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被他解读成“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于是他回答:“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显然这样的辩论是庄子“理屈词穷”,处于辩论的失败方。那么,既然失败了,为什么还要被庄子记载到《秋水篇》的最后呢?按道理很多人记下自己的故事都是光辉的一面,庄子在逻辑上输了,他为什么记下来?
其实,庄子记载下来的目的是说明:我连最难超越的逻辑关系都超越了,我回到最快乐的境界。而惠施虽然靠着逻辑辩论赢了,却根本无法体会鱼的快乐。而我庄子不仅体会到鱼生命的快乐,我超越了这一切之后,比鱼还快乐——这叫什么?这就叫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这本书的核心,也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核心。对庄子思想的理解,都是站在逍遥游的基础上进行解读的。庄子以一只展翅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大鹏鸟,与安于现状的蜩与学鸠等小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超越自我局限和外物束缚,达到“忘情忘物忘我、无功无名无己”的绝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这种“超越束缚,回归自我”的境界才是天地间最大的“道”——是人生的终极智慧。
回答下面的问题,发送正确答案选项。答对者将获得观看密码。
“子安知鱼之乐乎?”——如果按照庄子诡辩时的理解,下列那一句中的“安”和上句中的“安”意义相同?
A.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安能辩我是雄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