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齐物论第五讲

发布时间:2020/10/29 15:46:39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

《原文》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司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译文》言论不是吹风,发表言论的人都有所说的内容,但他们的言论又都自以为得当而不能有定论。他们果真有这些言论呢,还是没有过这些言论呢,他们自以为自己的言论不同于刚出蛋壳的小鸟叫声,到底是有分别呢,还是没有分别呢,道是怎么被隐蔽而有真伪的呢,言论是怎样被隐蔽而有是非的呢,道是无真伪的在什么地方不存在呢,言论是无是非的在哪些方面有不可的呢,道的本质隐蔽在片面认识的后面,言论的性质隐蔽在花言巧语之中,因向才有儒墨显学的是非之争,他们都各自肯定对方之所非,而非议对方之所是,如要肯定对方的所非而非议对方的所是,则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宇宙间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方看不见此方,从此方来看就知道了。所以说,彼方是出于此方,此方也依存于彼方。彼此是相互并存的。虽然如此,生中有死的因素而向死转化,死中有生的因素而向生转化,肯定中有否定因素而向否定转化,否定中有肯定因素而向肯定转化;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因此,圣人不经由是非之途而只是如实地反映自然,也就是因任自然这条道理。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有一个是非,此也有一个是非,果真有彼此之分吗,果真无彼此之分吗,彼此都没有它的对立面,这就是物通为一的规律。符合道的规律才能得到它的运转的圆机,以顺应无有穷尽的发展变化。是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非的发展变化也是无穷尽的。所以说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

语言有语言的内容,语言有语言的范畴,每个人说话肯定有相应的内容,要表达相应的信息。

我们经常对有些人的话猜不透,他这个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虚的吗?是实的吗?听了这个话到底是凶还是吉,有的人说话没有依据,想当然的说,有的人说话理直气壮,好像有无穷的根据。语言有语言的因缘,语言有语言的背景。

语言仅仅是我们“意”的冰山一角,语言所表达的是我们精神内容非常表层的部分。

有的老师在那里讲课,有些人说讲的很糟糕,一点道理都没有,也有人说讲得很好,了不得,总之是是非非都有。

为什么呢?因为人一旦说话出来以后,一般都在比量之中,比量就有是非,就是未定的。思想永远有已知和未知,我们永远都有一个末知横亘在面前。

语言表达的东西,有它能表达的部分,但仍然有它不能表达的部分,何况我们的依据永远不是很充分,不像上帝、也不像皇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我们都想要因缘俱足,但有的时候姻缘可能不那么容易俱足,一切现成当然好,但一切未必现成。现实永远都有缺陷,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永远处于不完美之中。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说话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反省过说话的目的和达到的效果吗?

我每天在这里和大家聊,我真的聊了吗?我没有聊吗?

有的人口是心非,有的人言不及义,说了半天你不懂得他说的话,有的人侃侃而谈,别人听了莫名其妙。

所以对“言“,有一个说者,有一个听者,用佛教的话来说“言必了境“,这句话很重要,很多人没有留意这句话,也就是说一个概念必然有它概念的内涵,语言所表达的必然有所表达的内容,你应该把它表达清楚,但是语言真的能够把内容表达清楚吗?你的智慧、你的知识能够把内容表达尽吗?未必能够。

以前皇上一言九鼎,一句顶万句,现在一句还顶万句吗?现在谁还记得住这些,谁还在用这些,所以这一切都是说不清楚的。

鸡蛋里的小鸡要出来了,尽管还没有破壳,但生命已经成熟了,它在里面叽叽喳喳的叫,你不知道它叫什么,母鸡孵了一窝蛋,这个蛋里在叫,那个蛋里也在叫,我们能够听得见蛋壳里面的躁动,但是它说的是什么?它表达的是什么信息,我们听不明白啊。

别说小鸡,就是刚出生的小婴儿,你听他嘴巴里面咿咿呀呀的,他没有表达信息吗?肯定在表达信息,他表达的意图我们能听懂吗?听不懂。

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为什么西方称之为“聋子与聋子的对话“?语言与语言之间,耳朵与嘴巴之间有非常多的障碍,未必说得清楚,所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距离有的时候非常大,尤其是网上,同一个观点,有人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永远都是这样。

我们在这里叽叽咕咕的谈佛法,佛祖认为我们都是小鸡仔,而且是没有出壳的小鸡仔,就是这样的感觉,就像我们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总觉得长不大,老这么幼稚,其实这些幼稚都是“鷇音“。

庄子说话不绝对,你说他有辩吗?辩得清楚吗?你说不辩吗?我们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是有所感觉有所喜恶的,人的精神经常处在有辩和无辩之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很有味的。

有的人口若悬河,讲述起来非常清晰,但是清晰有清晰的毛病,清晰了就没有延展性,清晰了就呆板,清晰后就枯了。

就像花一样,花开的最好的时候也就开始枯萎了,怎样留出一个模糊的地带?为什么道家学说讲究“无为“,讲究一种幽冥玄奥?为什么要把这个不可知的幽冥玄奥拿来反复的说是。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一起。惠子说:哎呀,庄弟,“子言无用“,你的这么一番说道是没有用的,庄子就说:老兄,你是不懂无用之用啊。

无用才是大用,无用才是秒用。惠子又说:你说的无用有什么用啊?庄子就指着脚下说,我们都站在这里,供我们立足的地方有没有用,有用。立足之外的地方有没有用,当然无用。就像我们所住的这座房子,地基所在的产权是我们的,这个有用。而产权以外的土地,似乎对我们就无用了。

庄子说:好,从现在开始把你脚旁边的地全部挖空,你现在所立的地还有用吗?惠子只好说没法用了,所以那个无用正好是你的有用。我们把产权以外的地都掏空,你连门都出不了,买菜都没地方去,所以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们能够有用的是很有限的,而无用才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有用的空间,才是潜在的有用空间。

所以有言也好,无言也好,有辩也好,无辩也好,我们都要给自己留下空间,留下无穷的空间。有的人斩钉截铁的说这个就是真理,非此莫属,这样就像一根钉子钉上墙不能动了,尽管这个是真理,但这个真理没有多大的用处。

像易经所说的“唯变所适“,就永远处在不确定之中,只有不确定,它才有无穷的空间。写科学论文也好,搞这样那样也好都不能确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被哥白尼推翻了,说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后来证明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到底哪里是宇宙的中心?

我们对精神、对生命、对社会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也没有一个终极真理。既然没有终极的真理,人类的认识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精神半径才能不断的延伸。

我们要在这方面多去琢磨琢磨,高明的老师不会给学生下结论,要学生去接受。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下结论,自己去找感觉,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自修自行,自成佛道,自己去悟,不能让老师把学生的头脑垄断了、承包了。

孩子教育也一样,尽管我们对孩子管理的非常周到,侍候的非常周到,但饭还是要他自己吃,身体还是要他自己找,知识还是要他自己去消化,自己去接受,自己融会贯通,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你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做好后勤工作而已,一定要在这个方面找到精神的定位。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齐物论》的,有些话语应该背下来,用这些话语作为一面镜子,用这样的语言来看真伪。

首先在道上,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我们都应该有金刚眼,应该具备法眼,没有法眼,你在世间过日子,在道上行走,怎么权衡其中的真伪、虚实、深浅,应该有这样的火眼金睛,当然这个火眼金睛也不是吹出来的,肯定是练出来的,没有这个因,就没有这个果,如果自己不是明眼人,你怎么辨别那些东西呢?

现在社会上,道家也好,佛家也好,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怎么修为是真的,怎么修为是假的,哪些是忽悠人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

真正的道人走到我们面前,我们也未必知道修为达到出神入化以后,就归为平常,完全返本归朴了,他就在你的身边,也许你不仅不觉得高明,还认为他蠢得要命,无用,是笨蛋一个。

现在我们很多人在乎的是有多少供养,有多少弟子,出了多少书,道场又怎么样怎么样,真正的见地如何呢?说不清楚。

为什么求道那么艰难,为什么学道那么麻烦,首先有一条道是“隐“的。

所以庄子在这里问道为什么会“隐“?

《道德经》里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又说“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兮,博之不得名日微“,就是说一个“隐“字。

如果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道有一种感受,对道有一种体悟,对道有一种描述,那就完了,你就肯定没有见道。

北宋有人问五祖法演老和尚,什么是道?老和尚说: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就是因为道隐。

首先肯定道是隐的,同时也要肯定道是无处不在的,是“显“得,举手投足无不是道,但这因为是果位上的了,我们先别说果位上的,因为大家都在因位上,还差得很远很远,我们心里所认为的道都不是道,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外面所说的真,也全是假,大家要有这么一种见地。

正是因为我们在道上真伪不辨,真假难辨,所以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有是非。

交流是人类永恒的难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是古已有之的。

唐代佛教最盛的时候,各宗各派以自己的传承开一个门面,各自开张。天台中开天台中的店,唯识开唯识的店,发年,华严开华严的店,禅宗开禅宗的店,还有各个学派,等等,都是各有各的传承,我的师傅怎么教我的,我就讲这个,各卖各的药。

我是讲唯识的,我就觉唯识最高明,以唯识的十部大经来批评你们讲的不究竟。

我是天台宗的,就觉得《法华经》是最上乘的成佛之门,你们那些讲的都是小敲小打的。

禅宗说你们全都是嘴巴上玩,没有明心见性,全部都是鬼窟里面做活计,都在分别思辩之中,没有尝到真如的味。

净土又说,不论你们怎么说,还是一句阿弥陀佛最好,你们能到极乐世界去吗?

万佛同归净土。

这个在唐代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庄子讲的这个“言“,怎么样去理解他?

语言里面有真假,有虚实,有雅俗,有显隐,有非常非常多的名堂。

很多语言都是反的,正言若反,大言若隐,再加上道家学说的大言无言。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式,言为心声,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

但是无声的语言要变成有声的语言,就可能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了。语言出来都是化过妆的,不是女孩子才化妆,稍微有点名堂的人谈话,语言都是化了妆,梳妆打扮过的,有些语言牛都踩不烂,听了半天你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东西。

西方的语言学派大师们,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探讨,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是非矛盾,国家民族之间的是非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是非矛盾,都在有语言表达不清产生的误会,而且这个误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有没有障碍?障碍在哪里?怎么样使语言交流进入一种无障碍的状态。小青年谈恋爱,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你知道他们心里面的事吗?能说清楚吗?所以交流是人类永恒的难题,如果交流就都像计算机语言那么清楚明白,那人也就不是人了,全部成了机器人。

道、天地,阴阳、四时,孔夫子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本身没有隐,真伪从哪里来,语言,本来就是这样说的,你说、我说、他说、大家说,说出来的哪里隐呢?说出来的,就是你听、我听,他听、大家听,既然都听到了,为什么还有是非呢?大家想一想是非究竟从哪里来?

大道无始以来就这么运行,过去,现在、未来,一气流行,为什么不刹车?不留下让我们仔细观摩,仔细把玩?这一系列你有感觉吗?能确定吗?

究竟什么是道?一切现成,大道也明明白白的。明明白白可能是你现在用心的时候,你作如是观,是明明白白的,到时候烦恼起来了,愚痴一动,无名一动的时候,这一切都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的闻思修,当然,求人不如求己,万法之根还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上,建立在自己的当下一念上,非得在自己的当下去审视这一切。

我们学习《齐物论》,一定要把里面的这些语句弄明白,分析种种的感觉,要把内心的氛围调动起来。

庄子一系列语言是要激活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对道有一种好奇,有一种求真的欲望。其他的书里面很难看到这样的语言。

到底道是往还是存?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没有来往啊,庄子说:“不将不迎“,一切都是存在的,动是道,静也是道,不动不静也是道,一动一静还是道,你站在哪个立场上看这个话?是过来人,还是非过来人,我们在生活里,在自己的生命里,怎么去感觉这些东西。

我们怎么样在生活、生命、工作中去感受什么是菩提,什么是涅槃。别在文字上去找,要在自己的起心动念里面,在自己的五脏六腑里面,在眼耳鼻舌身意里面去感觉,去享受,顺境之中享受不成问题,逆境之中享受你才能品出真味,在逆境之中也要达到对美的享受,对生命美的享受。

庄子就达到了,他那么穷,那么窝囊,但是他对生命的那种感受,是很美的。

庄子在《大宗师》里面描述的那群道人,一个个穷的要命,病的要死,甚至病得成了残障人士,但所显现的仍然是生命的美。

所以一个人不在命上,不在自己的心性上去修,心性上去过,你怎么会知道人生的落脚处呢?

现在让你说真理在什么地方,说不清道不明。真理到底存不存在?我们的语言、思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达到标准,怎样才能使我们不犯错误,我们经常处于被别人批评的状态,怎样才不会错呢?

我们彼此都在说话,听别人说话时,有人喜欢打个问号,有人老实本分,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说不错,总往好的方面去想,这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从坏的方面去想,总是从好的方面去想,有的人大概吃亏上当多了,无论什么事都向坏的方面去想,从反面去想,有没有道理,都有道理,但都落入了片面。

语言就像一个概念那样有它的内涵,它能不能含摄它的内涵?语言与内涵是否相应?有的人言不及义,就是言不了境,脑袋是糊涂的,说出来的语言也是糊涂的,头脑清晰的人说出的语言一般是清楚清晰的,当然有自闭症的就不算在内了,也有脑袋清清楚楚的,让他说话打死都不说,那也没有办法。

成了名人了,小成了,在荣华富贵之中说话都厉害,一句顶一万句,到了那个份上,没有道了。

没有荣华,本来面目就会在那个环境中自然的显现出来。

我们怎么样看一个人的本来面目,一个人是否有道,也要把他放在相应的环境中去看,所以我们在小成和荣华里,千万别住,千万别待。在里面,道也就隐了。

真正的把我执我慢这些污染破尽了,在命根上断尽了,你才不会因为小成和荣华而有所骄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89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