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庚桑楚经典名言10句,至礼有不人,至

发布时间:2023/4/16 11:51:16   点击数:
重庆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3.html

《庚桑楚》,出自《庄子》,旨在阐述庄子本人的养生智慧。庄子认为,庚桑楚虽为老聃弟子,但是没有做到「藏身深眇」,比不上老聃的自然无为,而又游于无有。

在《庚桑楚》一文里,庄子列举了庚桑楚、南荣趎和老聃三人的养生方法,综合比较后,指出只有把一切厉害都付之两忘,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本文选取《庚桑楚》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

老聃有个弟子叫庚桑楚,

自认为得到老聃的真谛,

居住在北方的畏垒山上。

点评:庚桑楚实有其人。他上承老子,下接庄子,是老庄学派的过渡性人物。

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春天阳气上升,百草生长;

秋天万物结实,获得收成。

点评:庚桑楚采用道家的办法,让畏垒的老百姓年年丰收。当地人想要建宗庙来感谢庚桑楚。不过,庚桑楚却并不高兴,认为春种冬收,是自然规律,要感谢的不能是他。

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能吞掉马车的野兽,如果离开山林,就会有罗网之祸;

能吞掉小舟的大鱼,如果游弋出水,蚂蚁就会侵害它。

点评:在庚桑楚看来,得道的人能够保全形体、保全本性。所以,鸟兽才会不厌山高,鱼鳖才会不厌水深。

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

外出行走不知要到何处,

停下来又不知要做什么。

随顺万物而能与之同流。

点评:行动时能做到自由自在,安居时能做到无挂无碍,顺应自然,又能随波逐流,这就是老子提倡的养生方法。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

所谓至人,

就是能与大家一起求食于地、求乐于天,

就是能不被外界的人、物利害关系扰乱。

点评:老子认为,那些得道的人,不会故意与世俗相异,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他们能无拘无束地向前走,又懵然无知地返回来。

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能让人心归附的,称为德行合乎天道的人;

能让上天保佑的,称为能被上天保佑的人。

点评:在庄子看来,只要心灵能保持安泰静定,就能显现出本然面貌。而这些人就能得到人心所向,进而能得到上天佑助。

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

心灵,要能有所自主,

又好像不知持守什么,

但也不可有意地持守。

点评:「灵台」就是心。一个人的内心要有一定的原则,如果不知道在坚持什么,那么就将坚持不下去。

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毁也。

道的成、毁无常分,始终不离本宗。

事物成时,也就意味着它毁的开始。

点评:庄子在《齐物论》里说过「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在庄子看来,世间的分散离合都是道,天地万物则是道的体现,不仅存在着外在形式的差别,还有成与毁的不同。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空间实际存在且无有定处,称为宇;

时间不断延长且无始无终,称为宙。

点评:尸子曾言「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庄子认为,这样定义宇宙还不够,还要加上界限、开始和终点。

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最高的礼仪不分人我,

最高的仁义不分物我,

最高的智慧无须图谋,

最高的仁爱是不偏爱,

最高的诚信不用金玉。

点评:在庄子看来,在街市上误踩了别人的脚,就要向对方致歉。如果误踩了哥哥的脚,稍加抚慰即可。如果误踩了父母的脚,那么连抚慰都不需要。所以,才说最高的礼仪不再区分你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51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