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盘点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的商丘曾
商丘上古时期叫做商,后来商汤就在这里建立了商朝,商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是商品、商业、商文化的发祥地,所以被称为“三商之源”,以前商丘就是商部落的聚集地,是华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又是商朝的第一个国都,所以也被称为“华商之都”。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商丘留下的几个比较典型的故事。
庄周梦蝶庄周梦蝶
庄子,东周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跟老子齐名,后世称为“老庄哲学”,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意思就是,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栩栩如生的蝴蝶,自己觉得快乐惬意,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突然惊醒过来,心慌慌的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而庄周跟蝴蝶必然是有分别的。这就是物和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周梦蝶的这个故事,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这则故事穷尽了自然造化和自由人生的真谛,所以后人总是以庄周化蝶作为实现人生自由的典范。
木兰从军木兰从军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人,埋葬在商丘,一般认为她是商丘人。对于花木兰的记载主要是北魏时期的《木兰辞》,这篇古代民歌相信很多人都背诵过,花木兰也是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其他三位为樊梨花、梁红玉、秦良玉)。木兰从军是讲述的花木兰从小善于骑射,后来皇帝征兵,每家都要出一个男丁,他家里只有他一个女儿,父亲年迈多病,花木兰就男扮女装替父从军,体现了花木兰孝敬父母的儿女情怀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惠施剧照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的典故也是出自《庄子》,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宋国的惠施的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惠施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有文明的政治家,提倡合纵抗秦。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出自-《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天下〉
意思就是: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斡旋五国兴衰,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后来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多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相传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吃了一顿兔肉。后来也不干活了,整天守在守在那个树根旁等着兔子送上门来。
这个寓言故事是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
这个语言故事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宋国,相信很多人在小学就学过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的故事。而这两则故事都是发生自同一时期的一个国家,小编一度认为这两则故事的主人公没准就是邻居(开玩笑),哈哈。
这则寓言故事的出自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意思就是,有个宋国人一直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把禾苗都网上拔高了,晚上非常疲惫的回到家,跟他的家人说,把我累坏了,我帮禾苗张高了一些。他儿子急忙到地里看了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这个故事寓意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所以我们在办任何事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朝三暮四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意思就是: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这个故事的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后来,被引申为男人朝三暮四。
江郎才尽江郎才尽
出自南北朝·钟嵘《诗品》。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意思就是:南朝江淹年少时以文才著称,晚年诗文无佳句,人们说他才尽了。后来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文思渐衰竭,本领渐尽。
商丘古城商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的重镇,所以留下很多美妙的历史故事,今天小编整理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您有更好的提议,不妨留言探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