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朝四暮四的教师职称改革,年轻教师乐了
《庄子·齐物论》里有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说宋国有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很懂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很听的话。
后来,家中缺粮,养猴人不得不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话,就先骗他们:“从现在开始,我给你们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猴一听很生气,都龇牙咧嘴,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养猴人又说:“我给你们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开心地跳了起来。
为了打破体制坚冰,年下半年起,合肥高新区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变“单打独斗”为“通盘推进”。
这个变“单打独斗”为“通盘推进”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单打独斗”,是指过去职称评聘指标是“下放”至学校,实行“一校一核”。这样的弊端是每个学校的指标是相对“恒定”的,只有老教师退休了,才能空出来一个指标。由此造成“60后早评上,70后巴巴地等,80后、90后没指望”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点,区指标分配是“七舍八入”,就是小数点后数字超过8方可进位。比如一所学校40名教师,若是按照8%的比例进行计算,指标是3.2个而按照规定,因此,3.2只能是3个,学校无法‘最大化’地利用指标。”
现在变成所谓的“通盘推进”,就是指全区不再分指标,符合条件的教师由全区统一评定。用该区一位校长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如同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推平了田埂地沟,扩大了土地的有效面积。整合全区资源,从而实现集约发展,把蛋糕做大。”
原来,这项改革措施只是一个指标分配方式上的变革,由原来的“分配到校”,变成了“全区统一”。恕笔者愚钝,指标还是那些个指标,没有任何的增加,这个“蛋糕”大在哪儿了呢?
至于说“小数点问题”,你的3.2去掉了尾,但人家3.8的可就变成4了,你是没有“最大化”,但别的学校可能“最大化”了,再说,你今年没有“最大化”,明年可能“最大化”了,所以,这个学校指标无法“最大化”并不是问题的焦点。
该校长说,去年他学校一次就评聘上了3个高级教师,而在过去只能有一个。站在他一个学校角度讲,评聘上的教师是多了两个;但站在全区制高点上观看,总指标没变,一个学校多了,另外学校一定少了。因此,这个变“单打独斗”为“通盘推进”的变革只是改变了个别学校评聘的数量状况,对全区来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由此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即评聘上的高级教师向条件好、质量高的学校集中,农村、偏远、条件差、质量低的学校教师则更难入围。因而,这种只在“原指标数”上进行“排列组合”,只是一种朝三暮四的数字游戏,并不是真正的改革,且有悖于国家学校均衡化、向农村、偏远学校倾斜的要求。
合肥高新区职称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是变“论资排辈”为“优胜劣汰”;据称,这项改革成果显著,全区年参评高级职称评定的47名教师中,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就占到10人,最年轻的才35岁。
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难,尤其年轻教师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难?因为指标少,或者说没有指标。
为什么指标少?并不是因为老师评上的多,而是因为高级教师有一定比例,如果教师数量相对恒定,没有新教师加入,没有高级老教师退休,这个指标就很少或者根本没有。
现在,合肥高新区职称改革变“论资排辈”为“优胜劣汰”这个举措本质上没什么问题,这本就是职称评聘原则所倡导的。不论是老年教师还是年轻教师,要评聘高一级职称,都应该具备相应的条件,都应该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业绩佼佼者,有能力、有突出贡献的年轻教师甚至可以破格晋升。但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改革者好像是把老教师作为攻击的矛头,为年轻教师打抱不平,否则,怎么会把评聘上高级教师中,“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就占到10人,最年轻的才35岁”作为改革成果大肆宣传呢?
试想,在总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年轻教师多了,老教师就一定少了。年轻教师的情绪是照顾了,老教师就更无望了;过去要等一二十年,现在有的教师35岁就评上了,可是,现在仍然还有没评上的年轻教师,特别是还有没评上的老年教师,这些人今后恐怕不仅是等十年二十年的问题,而是会“有的等到退休都没有评上”!
诚然,变“论资排辈”为“优胜劣汰”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执行的标准。在我们这里,每年职称评聘,老中青教师都有,教龄越长,评聘上的可能性越大,这不仅与教龄有关,更是能力的提升和业绩的积累需要时间,年轻教师如果确有突出才能,快速成长,一样有机会脱颖而出,而非是靠政策倾斜!
因此,我以为合肥开发区的这项改革是否成功,有多少年轻教师入围高级职称并不是标准,要看其“优胜劣汰”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否则,只是一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临时糊弄措施,谁有意见,就偏向了谁,这不是改革,这是不负责任!
近年来,教师职称称改革之所以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原因有许多,有评聘标准不科学、不规范、不合理的原因;有评聘过程不公正、不公平、不公开的因素。所有这些,我觉得都可以矫正,但标准科学了,过程公平了,并不就意味着教师职称就好晋升了。因为,指标,指标,指标就是那些,指标才是制约教师职称晋升的瓶颈,指标才是解决矛盾的的关键,
只要僵化的高中初级教师比例不变,中高级教师指标不增加,无论如何改革,都不过是在做朝三暮四的数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