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荐读傅佩荣将庄子2

发布时间:2022/11/22 16:26:26   点击数:

?

图:网络(致谢)

?

荐文:夏祥林

鱼的快乐

春暖花开时,庄子与惠子相约出游。他们到了濠水的桥上,庄子望着桥下流水说:“白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显得从容自在,真是快乐啊!”

惠子立刻质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惠子继续质疑:“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情况;但你也不是鱼,所以不会知道鱼的快乐。这样不就结了?”

庄子答说:“回到最早的问题吧!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表示你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才问我这个问题。我是站在濠水的桥上,往下一看就知道的。”

这一段对话有两个重点:一是人与人的沟通,要靠语言,但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沟通管道。譬如我感觉极度的快乐或痛苦时,怎么也说不清楚;即使说清楚了,别人也未必了解我的意思。“此时无声胜

有声”,似乎沉默不语较为适合。

其次,人与万物之间,不靠语言也可以沟通。这时需要的是移情作用,就是把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对象身上。只要化解“人类中心”与“个人自我中心”的意念,就可以体验无限宽阔的境界,感受到大自然的一切是“声气相通的。这样一来,为什么不能说“鱼真快乐”呢?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

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篇》)

朝三暮四

庄子认为,人们想尽办法追求万物合一的境界,却不知道万物本来就是相同的。这种情形叫做“朝三”。什么意思呢?养猴子的人拿栗子喂猴子,说“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听了都生气。他改口说:“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听了都高兴。

我们常用的成语“朝三暮四”就是源出于此。这句成语的原意是: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加起来都是七,总数未变,只是次序对调而已。但是对猴子来说,朝四暮三比较可取,可以先吃多一些。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整体其实没有差别。庄子以此为比喻,提醒我们:既然结果的总数是相同的,又何必随之而怒、随之而喜呢?既然万物原本是相同的,又何必在乎先有“朝三”还是先有“朝四”呢?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就是早是晚,是大是小,也不必耿耿于怀了。换言之,如果我们坚持自己一定要在年轻时样样胜过别人,不就像是那群听到“早上四升栗子”才会高兴的猴子吗?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所以,不妨保持平常心。

不过,“朝三暮四”在今天的一般用法则是负面的意思,批评一个人缺乏定见或意志不坚,早上想的与晚上要的不同。而明天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了。

原文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曰:

“狙(jū)公赋芧(xù),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篇》)

*往期回顾:

傅佩荣讲《庄子》(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43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