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杨朱,被庄子思想掩盖的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杨朱,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并未有著作流传于世上。学说观点散见于《孟子》、《庄子》、《史记》等著作中。生活的年代是孟子之前,孟子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墨”,可见杨朱思想的流行。
《吕氏春秋》认为“阳生贵己”,孟子说他:“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不利天下也”。后世认为杨朱有贵己思想,即处此战国乱世中,自己一般不会伤害自己,然社会打乱时其他人其他事情很容易伤害自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躲避。说文雅一点,就是隐居。
这一点在庄子思想中多有体现。比如,庄子曾和惠子辩论有用还是无用,充分展现了庄子贵己的思想,那就是自己的这种有用,是自己为自己之用,不能够为他人所用。
杨朱,还有贵生之说。认为我们要好好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吕氏春秋》认为:“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主张耳目鼻口等四官之欲,利于生者则为,害于生则止;亦即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这时杨朱思想的发挥,杨朱认为,尊重生命需要节欲,这样才能长久的享受欲望。需要注意的是,节欲不是无欲。
庄子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发挥,认为杨朱的思想层次还不够高,他认为人无论如何躲避,生命总会终结,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如追求“至人”的生活,达到“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的水平。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庄子有著作传世,也由于文笔优美,后人更多记住了庄子,杨朱其人和他的思想,都被庄子掩盖了,杨朱也很少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