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庄子与少女颜玉哲学外传何郁专栏
湖北省浠水县人。诗人、作家,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若干;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北师大硕士生导师,湖北黄冈师院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
这个暑假,必须重新读一读王新民的《庄子故事》(海南出版社,年6月版),这是阅读庄子的绝佳入门书。10年前,在复旦大学后面一旧书市场,淘得一本无封面无封底的书,觉文字清通,想象超拔,竟站在原地一气读去10多页。
结账时,问此书为何书,答曰不知道,但知道是写庄子。更爱不释手,觉得这是一种神秘的缘分,非拜上天所赐而不可求得。自此爱上庄子。10年后我知道了这本书,知道它叫《庄子传》(现改名为《庄子故事》)。
这极有可能是庄子的第一本现代传记,谁还见过更早的?估计没有。当然,它也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因为它更像一本小说;然而价值也恰恰在这里。
庄子神龙见首不见尾,资料奇缺,怎么能据实作传呢?借用文学手段,以庄子一书中寓言故事为依托,写一本关于庄子的小说,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王新民先生(作者)或许就是这样考虑的吧。
庄子多难读懂啊,如果有人像讲故事一样,把庄子讲给我们听,该多好,可谁有这么大的功力呢?或许王新民有。《庄子故事》一书中,写到了庄子同惠施、曹商两个小伙伴同窗耕读,一起于蒙泽山下,我竟以为是真的。
后来,又读到庄子救起路边饿晕的少女颜玉,并与她终身结为夫妻,我也以为是真的。其实我心里边知道这是虚构的,是小说家言,但我在读的过程中,竟丝毫没有觉察到这是虚构。
这可能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作者王新民的笔力功夫到家,把虚构的写得像模像样,能让读者信以为真;二是他对庄子文本的精深研究到位,写出来的庄子合情合理,绝不虚妄造作。
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在《庄子故事》一书中尽管不少,但还不是主要的,这类故事于本书最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物情节的发展,在接榫处润滑关节,使故事的推进流畅和自然,不至于生硬。
本书最精彩的笔墨,还是演绎庄子思想的那些故事,这些故事直写得风生水起,浪花四溅,还深入浅出。如第三章《傲视王侯,与天为一》。这一章主要写庄子取笑惠施、笑傲魏王。
见惠施时,作者虚构了一个学生苏玉,靠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庄子与惠施的相见一波三折,充满了小说味道。庄子、惠施二人一经相见,便握手言欢,我觉得这种处理颇得庄子神韵,也符合二人身份。
写庄子见魏王,不卑不亢,痛快淋漓,完全展现了庄子的傲气、骨气和才气。破衣草绳,傲立当庭;辩疲惫言贫穷,条分缕析;解贪婪宣无为,理直气壮;喻蜗角释纷争,微言大义;拒酬金归山林,适性自由……用寓言打败王侯,用故事传神传主,王新民《庄子故事》直写得好!
本章还写了两个故事,庄子见鲁王、赵王,都扣住傲视王侯来写,这也符合庄子的个性和思想。见鲁王,揭开鲁国儒服下面的虚伪,醒鲁王之昧;见赵王,用一把剑,论治天下,救赵王之困。
其思其想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分别见于庄子外篇的《秋水》《山木》《田子方》等。这就是好传记。好的传记故事,都是所写有根有据,尽管也有虚构,但绝不天马行空、无所依凭。
虚构和演绎的确是《庄子故事》讲述故事的两种基本形式,也是这本传记小说的一种双轨叙述的策略,庄子的形象和思想就是在这条双轨上逐渐丰满和深厚起来的,一部融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和通俗性于一炉的庄子人物故事也在双轨上一一展现出来。如第三章中出现的虚构人物苏玉,在第五章中又出现了。
苏玉从向惠施告黑状,然后自己陷入心中黑暗,走不出人生困惑,转而去向庄子求救,这一人物也写得峰回路转,非常具有可读性;而且作者也假借这一人物,使庄子的思想有所附丽。在这一章里,王新民一口气讲了“探骊得珠”“河伯观海”“材与不材”“呆若木鸡”四个故事,这可都是庄子的名篇啊!
把传记当小说写,就应写得像小说,精彩的故事,丰满的人物,以及真实还原庄子当时的生活情景,这些《庄子故事》当之无愧地做到了。十年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庄子带着蔺且、苏玉外出游学,在路边见到那棵丑树、在农家见到那只不会叫的鹅,从而讲出“材与不材”故事的情景。想一想,就如历历在眼前。
庄子是多么深奥难懂啊,如果不用故事来讲述,还能怎样讲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呢?作者一定是多次辗转难眠、费尽心思,他在琢磨该如何去讲述庄子。不是缺资料吗?那就正好学一学庄子,无挂无碍、大胆地畅想一回,于是王新民选择了传记小说这种灵活自由的创作方式。
故事,是的,就是故事!《庄子故事》通篇都在讲故事,讲庄子的故事,讲庄子的寓言故事,讲关于庄子的故事,庄子的思想便也在故事中一一绽开——如河水一样泛起浪花。
作者似乎不太重视对庄子思想的诠释,而重在讲故事,这就使得这部书没有走向晦涩、艰深,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充满了无限的趣味性。
另外,我之所以强调故事性,强调通俗易懂,是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我觉得王新民的《庄子故事》不仅是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传记,而且是初步了解庄子、读懂庄子的绝佳入门书。
出版者把《庄子传》改成《庄子故事》,或许也有这个考虑。请跟随这本书走进庄子故事吧,走进深奥的、博大精深的庄子思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