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德充符选读

发布时间:2021/11/11 9:44:25   点击数:
白癜风治的好不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庄子

德充符(选读)

ChuangTzu

《德充符篇》,主旨在于破除外形残全的观念,重视人的内在性,藉许多残畸之人为德行充足的验证。能体现宇宙人生的根源性与整体性的谓之“德”。有“德”的人,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精神力量。

本篇推送选取德充符中的第一、四、六段

1.

德充符一

兀者王骀,行不言之教,而有潜移默化之功。王骀“守宗”,“保始”,把握事物的本质;“物视其所一”,把万物看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

德充符四

哀骀它无权势、无利禄、无色貌、无言说。有内涵的人却不外扬,“内保之而外不荡”。

3.

德充符六

篇末,庄子与惠子谈论人情的问题。“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庄子批判纵情肆欲,劳神焦思以至于斫伤性命,涂灭性灵。

德充符一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大意是,

鲁国有一个断了脚的人名叫王骀,他立不施教,坐不议论,跟他学的人空虚而来,满载而归。

常季问孔子,王骀的心智活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孔子说,死生是很大的事,他(王骀)却不会随之变化,天塌地陷也不会让他遗落毁灭。他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物变迁的影响,主宰事物的变化而执守事物的枢纽。

常季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进一步解释说,从万物相异的一面去看,肝胆毗邻却如楚越般远隔,从万物相同的一面去看,万物都是一样的,因而不会去关心耳目的适宜,只希望心灵游于德的和谐的境地,这样就看不见断脚这一类的丧失。

常季问,王骀的自身修养,是用他的智力把握自我的心,再由主导自我的心去把握普遍相通的常心,那么为什么众人会归依他呢?

孔子回答说,人不在流动的水面上照自己的影子,而在静止的水面照自己的影子,唯有静止的东西才能使他物静止。自正性命,才能去引导众人。王骀主宰天地,苞藏万物,以六骸为寄寓,以耳目为迹象,天赋的智慧能够烛照所知的境域,心中未尝有死的念头。他能从容地选定吉日而超尘绝俗,大家都乐意随从他。他哪肯以吸引众人为事呢?

德充符四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屡,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吾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大意是,

卫国有一个面貌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女人和他相处后都舍不得离开他。没有听到他倡导什么,只见他应和而已。他没有权位去救济别人的灾难,没有钱财去养饱别人的肚子,而且面貌丑恶使他天下人都惊骇,他的知见不超出人世之外,然而妇人男子都亲附他。

鲁哀公和他相处不到一个月,就觉得他有过人之处,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国内没有在想,鲁哀公就把国事委托给他,他却淡淡然无意承应,漫漫然未加推辞。鲁哀公觉得很惭愧,终于把国事委托给他。没有好久,他就离开鲁哀公走了,鲁哀公郁闷的很,好像失落了什么似的,问孔子,他(哀骀它)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说,小猪爱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疆场上战败而死的人,行葬时不用棺饰;砍断脚的人不会爱惜原先的鞋子;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嫔妃的,不翦指甲,不穿耳眼;娶妻的人留在宫外,不得再为役使。为求形体的完整尚且如此,何况德性完整的人呢!现在哀骀它没有开口就取得人的信任,没有功业就赢得人的亲敬,能使别人要把自己的国政委托给他,还怕他不肯接受,这一定是‘才全’而‘德不形’的人。

哀公说,什么叫做‘才全’?

孔子说:死、生、得、失、穷、达、贫、富,贤而不肖、毁、誉、饥、渴、寒、暑、这都是事物的变化,运命的流行;好像昼夜的轮转一般,而人的知见不能揆度它们的起始。了解这点就不足以让它们扰乱了本性的平和,不至于让它们侵入我们的心灵。使心灵安逸自得而不失怡悦的心情;使日夜不间断地随物所在保持着春和之气,这样就能萌生出在接触外物时与时推移的心灵。这就叫做‘才全’。

哀公说,什么叫做‘德不形’?

孔子说:水平是极端的静止状态。它可以为我们取法的准绳,内心保持极端的静止状态就可以不为外境所摇荡。德,乃是最纯美的修养。德不着形迹,万物自然亲附而不肯离去。

有一天哀公告诉闵子说:期初,我以国军的地位治理天下,执掌法纪而忧虑人民的死亡,我自以为尽善尽美了。现在,我听了至人的言论,恐怕我没有实绩,只是轻用我的身体,以致危亡我的国家。我和孔子并不是君臣,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

德充符六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大意是,

惠子对庄子说:人该是无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若没有情,怎么能称为人?

庄子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怎么不能称为人?

惠子说:既然称为人,怎么没有情?

庄子说:这不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乃是说人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经常顺任自然而不用人为地去增益。

惠子说:不用人为去增益,怎么能够保存自己的身体?

庄子说:道给了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现在你驰散你的心神,劳费你的精力,倚在树下歌吟,靠着几案休息。天给了你形体,你却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

参考: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26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