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梦蝶的庄周读书笔记庄子1
大概是因为被庄周梦蝶的故事吸引,几年前我买了一本《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夜晚庄周梦见自己化为了蝴蝶,它飞舞得轻快自如。庄周觉得快乐极了,竟然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他突然醒来,惊觉自己原来是庄周。
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庄周呢?
这是一个简短而惊艳的故事,引人无限遐思。也许作者本人只是借用这个故事来阐明何为”物化":
在世人的眼光中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而物化则是一种泯灭事物差别,彼我浑然同化的和谐境界。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么庄周就是蝴蝶,蝴蝶就是庄周。
庄子缔造了一种似乎常人无法到达的虚空美妙的境界,羽化成蝶,翩翩飞舞,不必想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只管怡然自得,物我两忘,那一定是十分轻灵愉快的。
最近稍读了几篇庄子的文章,皆有一种深深的虚空之感,他奉劝人“刳(ku一声)形去皮,洒心去欲”,忘记自己的身体形骸,清洗内心,去除欲望,遨游于至虚之境。
他的这种“物我两忘”的思想,其实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庄子所处的春秋战国之世,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这固然是一种历史进步现象,但作为新兴势力代表的地主阶级人物,他们的大多数却是野心勃勃,残忍横暴,阴险狡诈的,动辄互相争夺,互相残杀,使整个社会成了一个血淋淋的角斗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作者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只好韬光敛迹,超然物外,以便使自己远离祸患,到精神的自由王国里去获得彻底的解脱。
了解了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庄子文章中所表露出的消极无为思想了。
然而抛开这一点,读庄子,还是有两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庄子行文一路汪洋恣肆,天马行空,不可遏制,或恢宏奇伟,或绮丽超然,会给读者阅读带来巨大的美的享受。
譬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冀若垂天之云。”
第二,庄子喜欢在文章中加入很多寓言故事来论述观点,而这些寓言通常颇为有趣,很多已经脍炙人口。
比如“螳螂捕蝉”、“庖丁解牛”、“庄周梦蝶”。除了一些故事,庄子的许多言论,在今日读来,也非常富有哲思。
庄子在《山木》中讲过这样一个道理:
两船相并渡河,有一只空船碰撞过来,即使是心胸狭窄的人也不会发怒。如果有一个人在那只船上,并船渡河的人就会高喊:“赶快撑开,赶快靠岸!”喊一次对方没有听见,再喊一次对方还没有听见,于是第三次呼喊,就一定要发出辱骂之声了。刚才不生气而现在生气,这是因为原来船上没有人,而现在却有人的缘故。
细细品读这一段其实蛮有意思的,对待同一件事情,我们的看法不同,情绪就会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假如我们走在路上,被一块飞来的小石子打到了,如果是大风吹起的石子,我们大多不会生气,如果是一个小孩子淘气扔来的石子,我们虽然生气,多少还会原谅他。但如果是一个成年人扔过来的呢?如果是一个素来与我们不和的人扔过来的呢?我们通常会生气,甚至会去与之理论。
可真实情况往往是:那个成年人可能是个智力障碍患者,那个素来与我们不和的人也许不是故意扔石子,只是巧合。
愤怒有时候来自于偏见:我们认为别人有意冒犯我们。但往往那只是我们的偏见而已。如果你抛开人人都欲与你为敌的假想,适当宽容,给真相以时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友好的。
《山木》中还有一段关于友情的论述,也是很有意思的,那句家喻户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出自这里。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i三声);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利结合的,在困难灾祸迫近时就会相互抛弃;由天性相连的,在困难灾祸迫近时就会相互容纳。相互容纳和相互抛弃相差很远了。而且君子之交清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君子相交淡泊而亲切,小人相交虽甘甜却易断绝。那些无缘无故结合起来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同样在《山木》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
意思是说:形体莫若因任自然,情感莫如天真率意;因任自然,行动就不会离异;天真率意,精神就不会疲劳。
简单点说就是身要自然,心要率真,这是何等惬意的境界啊。
孟春时节,南方春意盎然,北国仍然春寒料峭。大地在冰雪下酝酿复苏,放眼望去,依然泥泞而苍茫。
身要自然,心要率真。记一点读书笔记,也算开卷有益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