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水
每岁秋水①西发,淹迷行道,赁舟②浮水③十八里始可陆行。
昔水发河间,近岁浸淫④于献郊矣。土人⑤云河间户口昔称繁实者,盖民资菱藕鱼族之利,今虽粟黍依然,而祈年⑥不满,户口萧然。献县秋时被淹,冬初水退,麦根藉⑦水滋,春无旱苦,水中细柳野蒿资⑧编筐造烛之用,水艰于途人,土著不厌也。
——明·宋懋(mào)澄《九籥(yuè)集·瞻途纪闻》李翰元(迎宾路小学)画
注释
①秋水:夏秋时的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赁舟:雇船。
③浮水:漂于水面、在水上航行、在水里游泳。
④浸淫:水流泛溢,逐渐接近。
⑤土人:当地人。
⑥祈年:祈求丰年。
⑦藉:凭借。
⑧资:供给、资助。
张云林(耀华小学)画
译文
每年夏秋时节,大水从西而来,淹没道路,租船行驶十八里才能陆行。
过去,大水走河间,近几年淹到献县郊外了。当地人说,河间以前人口众多而且户户殷实,就是因为百姓靠卖水里的菱、藕、鱼挣钱。今天虽然粟黍长得不错,但收成不好,人口萧条。献县秋天的时候被淹,初冬潦水退去,麦子根部受了水的滋润,春天不会担心干旱,水中的细柳、野蒿可以用来编筐和制造蜡烛。水折腾赶路的,当地人是不烦的。(绍婵译)
材卿氏曰:人类的一切所需都取自大自然,大自然在发生变化,人类就要顺应自然,以汲取大自然更多的能量和支持。
绍婵氏曰:每一件事都会有得利者与失利者。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