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讲堂逍遥游四归于寂静,得闻天籁

发布时间:2021/2/23 20:18:26   点击数:

文·节选|张真山长·庄子网上书院讲录

整理:璧如

校对:吴慧然

编辑:子来/此木

图片:张真山长绘

温故:连山先生《逍遥游》

讲录精彩回顾

归于寂静,得闻天籁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第一篇,看到题目的时候,初学者先不要去臆想它的意思。看各种注本,重在感通,不贵记诵。至于对逍遥游这三个字的解释,姑妄听之。凡文字,皆有义相,圣贤借文字传文字不可传的意,此亦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真正让人受用的,并不是你能总结出来的。

一个口渴的人,找水不是为了研究水,掘井找水是为了解渴。不知道喝水,水对他就没有意义。

我们聚在一起,不是为了研究庄子,只是为了籍庄子以开启自己生命之庄严。

治学,一种是向外去做各种各样的研究,世俗也可以称为大学者;另外一种恰恰是,我们不得不动用我们的聪明,来反制我们的聪明,这叫做归于寂静。

天门开不开,天目开不开,关乎到我们生命能否归于寂静闻籁。当我们的身心,不再被妄念的噪音搅扰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就能听闻天籁了。静闻天籁,也不是世俗意义所说的修行,世俗意义上所说的修行,多半已沦落为贪念。能闻听天籁者,生命才有所皈依,才能与宇宙同在,才能与诸圣贤同在,才能与往圣贤大悲同体、徳悟一原。《天下》篇,庄子自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大家课后可以翻翻那一段,“庄子不以觭见之也”,“不以觭见”是什么意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我们大概理一下这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这个字,所有的注本基本上都把它训成“海”,就是说,北海有一条鱼,这个鱼的名字叫做鲲。要注意啊,当我们这样转换的时候,这种转换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好理解。顾名思义,“冥”这个字,对于所有活着的人来讲,都没法正确理解,解释不清“冥”是什么。老百姓都说,冥冥众生。星星里面有一颗星星叫做冥王星,地狱里面要叫冥府,也就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所以庄子开篇这八个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就没有想让大家懂得意思。你守护好了这个读不懂,差不多就是进步了。

无有终始

真如本相跟我们的常识认识往往是相反的,古代的贤者或者士大夫们为了让大家看懂,就好心帮了个倒忙,纷纷把冥变成海,一旦北冥有鱼变成了北海有鱼,时空立变。北冥之鱼,我们难以下思维,也闻不到腥味;一旦变成北海有鱼,这条鱼就带着腥味、海味出来了,受不了海腥味的,就想呕吐了。所以冥若训成海,它就变成了地球上的东西,它就变成了我们可以经验的东西。

北冥有鱼,不是经验世界的,我们没有办法下脑子,如蚊子叮铁牛,没有办法下嘴。所以初次接触庄子的人,一下子就晕了。有人说:写的东西人家都看不懂,写它干嘛!是,这样问问题挺好,不妨自问你到底想懂什么?

冥冥之中,混沌之状,未开之状,道未裂的时候。冥这个字,实际上是不分黑暗和光明的,学者们多把黑暗当成冥,不是这样的。冥,本身包含着,可经验层面所表述的黑暗和光明。就像黑色包含着七色,白光包含着七色是一样的,它是个整体的东西。

“冥”本来是不可分的,但是一旦说是不可分,又变成了固定的东西,正因为不可分,它才分了。庄子一刀破,冥分南北,有了东西南北,有了时空。庄子于不可分处有分别,于不可能处见可能,于不可知处见可知,这与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分别”同其同。

神话传说,正是一划破鸿蒙,于是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清者向上扬为天,浊者向下沉为地,于是干天坤地就有了。有轻重上下,于是就流转起来,这一流转,五行八卦就出来了。当然我们这种表述依然是个线性时间上的表述,所谓线性时间,我刚才说了,仿佛有个起点,有个终点。但是圣人告诫我们,本无终始,本无古今。一切都是当下“冲而用之”。在启用的层面上,我们知道有早晨,有晚上。但是在根本处,这个宇宙,以及使这个宇宙成为宇宙,使时空成为时空的东西,是没有终始的,完全是裹在一块的。

未完待续,连载中……

张真

字抱一,号连山。

籍占安徽蒙城,经学私淑先圣,绘事师武隆肖中胤先生。

创建连山堂卮道工作室。

时任北京象罔书院、歙县竹山书院山长。

常以老庄接引门人,从游者日众。

门人辑其文而成《无端崖》一册。

长按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954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