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黄帝内经庄子淮南子

发布时间:2020/11/14 15:17:18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庚子丙戌庚戌癸未大道家园答疑录年11月3日自然:道德经第七十一章学习――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自然:黄紫檀解读:何谓病?生生死死,周而复始;复命轮转,如环无端――此乃生命最大之“病”。此病,是从元神在大道家园之中一觉而动、由“不知”到“知”而开始。先天元神无知无觉,当无知无觉浑璞未破之先天元神被“知识”凿破,先天元神降格为后天元神,此正是老子之“病”,但是世人何其的欢欣于追逐知识啊,以致忘记了自己本来最贵之物――“不知”之神――先天元神!所以在本章开篇,老子就震耳欲聋的指出:“知不知”(知道、认识自己“不知”之先天元神),方为“上”;而从“不知”到“知”,却是生死复命的根本,所以“不知知,病”。自然:圣人最上乘的无为法,也就是建立在知道、认清从“不知”到“知”是一种大“病”的基础上,牢牢的以此大“病”为病,是以最后可以不入生死复命之中――这才是真正的“不病”。自然:具体心法无他:时刻保守无知无觉之先天元神,以此根本,事事合乎自然,一法不立而万法皆容。此乃无为法之根本,诸子牢记!自然:本章是后世“真常应物”心法的源头。阳:《清静经》曰;“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吕祖在《百字碑》中亦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先天元神为真常,是性体本身。不是念头,真常应物,应在自然本身,是不须思索考虑而相应。是常态,是自然。是遥指天边月一轮。有人说,真、常,真心常照,是先天元神的特征。有人说,常与无常皆不真,故谓之真常。请问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

大道家园黄紫檀?自然:是的。自然:我们都习惯安常了,常,就是我们都司空见惯的、相对连续的正常态;与之相对,就是无常――这是意外的、被打断的反常状态。自然:常与无常都是相对,套用老子的话:天下皆知常之为常斯无常矣。自然:只有真常,是超越常与无常之二元对立的。这里的真常,就是先天元神,就是《道德经》七十一章说的“不知”之神。阳:不知之神,应物不迷。自然:当然,真正的、彻底的“不知”,就是全知,就是全能。陈:

大道家园黄紫檀?黄老师您好!请问后天元神都有心愿的吗?知晓这心愿后该如何应对呢?自然:后天元神的心愿,就是元神记忆,发觉了,就去面对,去了。自然:了了,就消了。美:老师,缘由愿来?愿去缘消?自然:是的。自然:当中医失去了道学的根,而归于科学,也就很难开花结果。自然:任何传统文化都是如此,没有道学这个很,传统的琴棋书画文学艺术乃至武术……都风雨飘摇了。刘:传承精华的丢弃令人心痛、可悲可叹,好在道学未断白:人之炼丹,虽曰性命双修,其实炼心为要。心地清净,那太和一气自在于此。认得此气真,采得此气实,只须百日可以筑基,十月可以结胎,三年可以超脱。所以古云:“辛苦两三载,快乐几千年。”不然,只徒炼丹,不先炼心,吾未见有成也。由是以思,人之炼心,第一难事。试观古圣仙真有二三十年而未得入门者,盖以此心未曾炼得干净,纵有玄关秘诀,何由行得?此炼心所以为第一步工夫。《乐育堂语录》阳:[强]阳:炼心者,仙家彻始彻终之要道也。心地茅塞,虽得丹道,亦是旁门;虽成顽仙,不登玄籍,参不得大罗仙子,进不得大乘法门。是故,欲结圣胎,先登圆觉,此要语也。调剂之功,全在升降。升降之法,全在静观。静不终静,静中有动。有动非动,造化转旋。观不执观,观中有觉,有觉非觉,灵光恍惚。静而后观,观而能静,是为静观。当此之时,鼎虚而药实,水刚而火柔,一烹一炼,一嘘一吸,皆与天地同其玄化,日月同其运转,阴阳同其清浊,四时同其代序。从有入无谓之黍珠,从无入有谓之阳神。工夫至此,形神俱化之时也。若未曾炼心,依旧是七情六欲污秽俗肠,而欲求长生之术,窥金丹之妙,是犹武夫执干戈而操丝桐之韵,劣马服羁靮而骤羊肠之坂,欲五音调畅、六辔安闲,难矣!上章言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此万派归宗之论,历代祖师心心相印,非子好道,我决不传。然炼心有不同,有炼闻见之心,有炼无闻无见之心。何谓闻见之心?事至物来,随感而应,无入而不自得,取之左右逢源,儒家圣贤已曾道过,譬如明镜宝珠照物者,镜光珠彩而镜静常明、珠圆自皎,何常因所照而辄变,因照多而辄晦耶?何谓无闻无见之心?寂寂反照,朗朗内观,无人见,无我见,无有见,无无见,无无有见,无无无见,有镜之光而实无镜,有珠之彩而实无珠。当此之时,大觉如来亦当让子一座,而诸色声界尽在子光明白毫中矣。然炼闻见之心,须于动处炼之。炎炎火炕,焦天烁地,而我心清凉自在,如一滴杨枝露水,此谓动处之炼。无闻无见之心,须于静处炼之。一觉万劫,泡影电光,随起随灭,而如如不动,慧性常空,此为静处之炼。虽然,闻见之心与无闻无见之心,总一也,则动处之炼与静处之炼,总一炼心,何分何不分之有?——《唱道真言》卷一自然:建议使用真人、至人、神人、圣人、贤人这五大阶梯,来描述修炼境界。自然:首先是我们都来自人间,立足“人”,从基本做人开始,最后成就真人――至真至善至美之人,始终不离人间。自然:其次,从经典来看,《黄帝内经》《庄子》《淮南子》等源头性经典,已经系统提出从贤人到真人这几大阶梯,而“仙”的说法,见诸经典很晚,形成系统的描述,更是要等到道教成型之后的事情了。自然:再次,真人至人神人圣人贤人的说法,更普世,可以描述任何其他宗教或修炼体系的证果阶梯――这与道学普世之作风是非常相符吻合的。自然:可以这样说:天主、真主、基督、佛、金仙……不同名词,都是指向真人境界。都是真人的不同描述。自然:贤人:身心健康、自主掌握生死。自然:真人:洞彻并掌握宇宙终极奥秘。自然:修大成净土,通过服务人间而积功累德,首先成为的,是世间之贤人。然后才可望最终回归神洲净土――成为真人。自然:从“人”做起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911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