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从庄子镇到老颜集

发布时间:2020/11/7 10:22:01   点击数:
庄子做为一名兼具诗人特质的先秦思想家,对中国后世的宗教、艺术、文化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以高洁的天然率性为时间,以超脱的自由意志为空间,创造了一个人天一体的精神时空,并且这股力量一直蔓延着、激荡着无数人的灵魂。庄子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高度世所罕见。如果非要在中国历代的文人之中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庄子——顺河是庄子的出生地,老颜集是庄子的墓地(关于庄子的故里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从史料记载来看民权县的可信度最高)这两个地方离我家只有一百二十步的路程。然而,直到今天我才走了过来。庄子镇和老颜集乡都属于民权县的管辖。这附近应该就是庄子一生活动最多的地方。想象中,我踏着庄子的步伐在这里游历了两天。但是在坚硬的水泥路下面,不知道有没有一个脚印能与他重叠。我想说说这一路的遇见和感想:下午一点,大巴车到了民权县县城,随后我骑着共享单车去了客站附近,在庄子大道坐上了去老颜集的公交。从民权县城到老颜集大约三十公里。当你用八块钱均等的把一个小时填满,就会站在老颜集的土地上。精确的说,庄子墓在老颜集乡的唐庄村。由于先前我没有弄清楚庄子故里和庄子墓是什么关系(网上的信息也不清楚)以及它们具体所在的地方。所以在车上我打探了一路。上了年纪的人都异口同声的说很近:你下了车一直往东走,看到一家亲超市再直着往北就到了。有年轻人问我:这么远的路,你是否要找辆车呢?我说:不需要了。游历这种地方要尽可能的步行,并且要一人独行。其实这段路足足有五六公里。下了车,我在路边买了个烧饼,一边吃一边向东边走了过去。庄子墓就在唐庄的最东头,这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大院子。路边耸立着一个阔绰的牌坊。而牌坊后面的停车场上晒满了玉米。从侧面看过来,牌坊上最醒目的几个字就是“逍遥之祖”,反面则写着“坐忘和心斋”。这让我觉得设计牌坊的人懂得道家的实修理论。因为一般学界对这两个词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灵修圈的人。我走到门楼边上时发现大门是锁着的。我正要趴在门缝处往里窥视,听到身后带着婴儿的妇女喊道:“你要进去吗?看门的人刚走,你想进去的话就给他打电话。”看门的大爷把电话号写在门上出去溜达了。我打过电话,不到五分钟他就来了。这个院子大约有五十亩左右。走进门楼,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米高的庄子雕像,院子的两侧各有一座仿古式瓦房,前面是一个类似于祭坛的石头台阶,院子的最里边有一片碑林。而庄子墓就在碑林和祭坛的中间。亭子后面那个用绿砖围着的大土丘就是;在这所空寂的陵园里,老大爷热情的接待了我。他问我是从哪来的。我说西安。我问他平时来玩的人多吗。他说不多,偶尔会有人来。来访者多数都是些大学生,和大学教授。我们一边走他一边给我讲解陵园里设施的来历。他说这个地方就是他发起建设起来的。庄子墓以前只是个一米多高的小土堆,里边什么建筑都没有。三十年前他号召了一群人用铁锨把墓堆加高了一些,后来又在各方集资盖了几间房子,并对陵墓做了二次修整。在这所空寂的陵园里,这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由于当地没有住宿的地方,我想去庄子镇找个宾馆过夜,这样明天也好在那转上一圈。老先生说去庄子镇有两种方法,一是打车直接过去,二是坐公交返回县城,明天早上再坐去公交过去——不嫌弃的话也可以和我将就一夜。我心想,返回去坐公交没意义,打车过去太仓促。从这到庄子镇是十三公里的路程,不如在这住一晚明天步行过去。在这所空寂的陵园里,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老先生问我晚饭喜欢吃什么。我说随意,什么都行。这时他表现的有些不知所措。接着我才知道,一个锅,三个碗,两双筷子,外加一个钢丝球就是他的全部厨具。而灶台边上的些许挂面、玉米面和红薯就是他的日常主食(比我在山上还要简单)见此情况我问他村里有没有餐馆。他说东边有好几家呢。于是,我们就骑着电动车去山东(由此向东一公里就是山东的曹县)把晚饭的事情解决了。只是老先生已不能喝酒。在这所空寂的陵园里,清早醒来天还没亮。我看了看手机,四点五十五分。这时老先生披着棉袄在床头靠着。他早已经醒了。我问他有没有什么嗜好。他说他和村里的人不一样,他们都忙着挣钱。而他则喜欢看书、想事情。他说他就喜欢老庄,就喜欢庄子,就是喜欢自然与自由。清晨六点,老先生拿着扫把在晓色中驱赶着落叶。房子两侧的梧桐树林里,鸟雀欢喜的鸣叫或惊飞。我独自走到庄子的墓地,神思一阵恍惚像是穿越到了两千三百年前——庄子的大鹏鸟像是猪八戒临近空无边处定时的身影。一只七彩蝴蝶从粒子态的质料中走出,在一片花丛中和庄子调换认识论的视角。在妻子的葬礼上庄子鼓盆而歌的场面像是自然神的诞生之日。他大官厚禄不要,却要去当地小吏家借粮度日——他逆转人性的同时又让常规礼教碎了一地。而嘲笑他的人本身就是精神的笑料……我和老先生把昨晚打包的剩菜热了一下,每人吃了一个馒头。我掏出我那瘦骨嶙峋的钱包,本想给老先生留下点买些东西。只是他知道我没有工作,怎么都不肯接受。他说:“我不需要这些。我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有,什么都有。”我向老先生辞别后,就独自向着西北方向走去。在路上我写下了这篇小侏儒——〖让人羞愧〗昨天和在庄子墓看门的老头聊天。他说他一个月的工资是两百块。我惊疑的问这个年代怎么还会有两百块的工资。他说从容的回答“要那么多干嘛?够活着就行了。你看庄子,楚王派使臣请他去做宰相,他持杆不顾连理不都理。听他这么一说,我羞愧的无地自容。然而他只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喜欢庄子的老头。我背着包面向着西北方不停的迈步。虽说这里和我出生的地方只有一百二十公里,但明显比我们那水多。我就那么不紧不慢的沿着田边崎岖的小路走着。每当遇到河流和池塘我就会想起“濠梁之辩、知鱼之乐”。每当遇到树林我就会想到“无用之用”。每当遇到善良有趣的路人,就用电动车捎我一程……秋收过后的田野无比辽阔——一路上我不断的打听着方向。当走到庄子镇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而庄子故里遗址就在镇东边一公里处的青莲寺村。顺着青莲寺村中间的大路往东走,当看到路牌再往东一百米就到了庄子胡同。路口和陵墓门口一样,也立着一个巍峨的牌坊。胡同里住的是普通居民,两侧的墙上用喷绘全是庄子的名句和典故。当走到胡同的尽头,你会看到一个红色的凉亭。亭子下面有一口古井,据说那是庄子用过的,故名庄子井。胡同尽头的丁字路口有一户人家,从这户人家的侧面过去,屋后有一片高低不平的荒地,那里孤零零的立着三个石碑,其中一块刻着“庄子故居遗址”。而石碑旁边看似小庙的建筑里,供奉的并不是庄子。从村民口中得知,这个村子马上就要开发了。庄子遗址和庄子文化馆要建设起来,连带着附近的居民房,都会统一建设成仿古建筑。听到这些我心里百感交集。庄子做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思想家、文学家,死后的两千多年间都无人问津。近些年文化旅游业兴盛了起来,这些人却要把这位高洁和淡泊的代表拉出来招摇挣钱。这对庄子和人文精神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羞辱。但如果让庄子本人来说,这都是无关痛痒的。无论发生什么事,他知道那都是“道”在现象上的运作轨迹。有可能庄子巴不得让他们把这建设的雄壮一些,势头更大一些呢。因为这样一来,就能更加有力的传播他的思想。如果继续荒芜下去也好——最好连个石碑都没有,让后人找不到他的一丝足迹。这样就不会有人打扰他的宁静,更不用和那些庸俗之人没完没了的辩驳和解释。其实我也不应该过来搅扰他,但我只是悄悄的过来看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89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