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王阳明大传22第五章新儒学的兴起
提示:文字为网络搜集整理,方便听友听书时参考,有些字句会与音频不同,但大意相同。
新儒学的兴起孟子去世之后,儒学迅速衰落。
西汉初年,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是追求高远的道家思想。
宋代儒生参照禅学的教学特点,从《大学》中发掘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从而确定了儒学的教学特色。
《大学》中提及的“明明德”“正心”和“诚意”实际上就是内心的修行和具体的实践。
受禅学思想的影响,儒生最终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做学问的方法。
根据朱熹的思想,“格物”就是要理性地、一个一个地去探究心外事物之理。
世间万物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由气的运转流动形成的。
世间万物必须如此,这就是“规范”,而为何必须如此,这就是“原理”。
朱熹认为人心是千变万化的,所以需要“持敬”,“持敬”是穷理之本。
格天下物,穷极其理,是谓“格物穷理”。
居敬持志,修养本心,是谓“居敬养存”。
二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离。
因此,对自己的内心要“居敬养存”,对心外之物要理性地“格物穷理”,只有二者同时进行,才能将“心外之理”化为“心内之理”,才能实现“心外之理”和“心内之理”的一致。
“理”表现于“心”,如果能直接把握住自己的“本心”,那么“穷理”也会变得简单。
“本心”是“性”纯净的表现,对“本心”进行直接体认,是穷理的根本。
在这一点上,陆九渊和朱熹的主张不同。
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有理,所以“心即理”。
元明朱子学
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元明时期朱子学的动向,以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王阳明拜谒娄谅这一事件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宋朝末年,朱子学逐渐兴盛,并且一度风靡于世。
至元明时期,受时代思潮的影响,朱子学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朱子学开始重视实践功夫,即开始重视“心学”方面的一些内容。
元朝时,朱子学被定为科场程式,受到所有儒生的重视,陆学只能勉强维持。
元朝有三位大儒,分别是北方的许衡、刘因和南方的吴澄。
许衡发现当时的朱子学者陷入训诂记诵之流弊,不再重视知识与思索,转而注重“涵养践履”。
在《大学》中,正心被认为是诚意、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在《中庸》中,“尊德性”和“道问学”被认为是治学之本。
朱子学主张“尊德性”,陆学主张“道问学”。
后来,王阳明也接受了这一学说,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论断。
刘因重视处理人间大义的义理,并将这一义理视作沟通天地之道的天理,认为其中蕴藏了天地之生机。
这一天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人生的根源。
刘因理解的治学之根本是将天理藏于心,然后静静地去体认融释,最终力图悟得“天之心”。
在境界上,刘因与追求超脱悠远的曾子以及北宋大儒邵雍有些相似。
此外,刘因还追求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
“铁汉公”薛瑄
薛瑄做学问重视躬行,认为“居敬”和“致知”都是“复性”的途径,只有“居敬”才能穷理。
这样一来,“复性”与“穷理”就都统一到“居敬”上面来了。
薛瑄所言的“居敬”是一种严肃虔诚的“存心”功夫,同时又包含浑厚包容、从容宏大的一面,它是一种从容自在的境界,和云开雾散、阳光乍现时的感觉有些类似。
依据胡居仁的解释,老子灭绝道德,佛教灭绝心性,所以“气”才会被误认为“理”,犯下“心即理”的错误。
因此,胡居仁严格遵循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对其他异端学说加以批判。
胡居仁不仅批判陆九渊的心学,对北宋的邵雍和张载也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邵雍之学放旷不实用,张载的“太虚”说和“太和”说把气当作道之本体,没有把握住道之要义。
此外,他对程门弟子谢良佐也提出批评,
认为他提倡的“心之开放”掺入了太多庄子和佛教的异端思想。
总之,胡居仁对于先儒诸贤的学说,只要他认为是异端或者与陆学相似的,都会毫无忌惮地予以排斥。
此外,他还论述了敬与理、敬与诚、修气与主敬的关系,论述详细周密,不留丝毫漏洞。
胡居仁虽然激烈抨击异端学说和陆学,但是从他把“居敬”当作治学根本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各种学说包括陆学的影响。
到明朝中叶,又出现了一位大儒——罗整庵(罗钦顺)。
他曾和王阳明论过道(在后文中,我将会对他的学问以及论道的详细内容予以介绍)。
若将王阳明视作明学的代表人物,那么明学的始祖就是吴与弼,而不是薛瑄。
吴与弼虽然信奉朱子学,但他受陆九渊心学的影响也非常深,所以说他是明学的始祖。
从宋、元和明的文化层面来看,宋代的文化是官僚知识阶层的文化;
到元朝时,蒙古人开始统治中国,自视清高的宋代文化一败涂地,昔日的官僚知识阶层文化逐渐平民化;
明代文化是对元代平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风潮的变化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影响,因此在元代,简单易操作的心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重视。
●往期专辑回顾●佛家作品瑜伽师地论专辑汇总
如何修证佛法专辑汇总
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专辑汇总
定慧初修专辑汇总
金刚经说什么专辑汇总
楞伽大义今释专辑汇总
药师经的济世观专辑汇总
楞严大义今释专辑汇总
准提法修持要领开示专辑汇总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专辑汇总
维摩诘经讲记(上部)专辑汇总
维摩诘经讲记(下部)专辑汇总
洞山指月-《指月录》参研专辑汇总
唯识与中观(上下合集)专辑汇总
道家作品列子臆说(上部)专辑汇总
列子臆说(中部)专辑汇总
列子臆说(下部)专辑汇总
庄子喃哗上部专辑汇总
庄子喃哗下部专辑汇总
道德经《老子他说》(上部)专辑汇总
道德经《老子他说》(下部)专辑汇总
我说参同契(上部)专辑汇总
我说参同契(中部)专辑汇总
我说参同契(下部)专辑汇总
儒家作品论语别裁(上)专辑汇总
论语别裁(下)专辑汇总
话说中庸专辑汇总
孟子旁通专辑汇总
孟子与公孙丑专辑汇总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专辑汇总
孟子与离娄专辑汇总
孟子与万章专辑汇总
孟子与尽心篇专辑汇总
易经系传别讲专辑汇总
亦新亦旧的一代专辑汇总
中国文化泛言专辑汇总
易经杂说专辑汇总
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专辑汇总
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下)专辑汇总
非南师作品
细说如来藏专辑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