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文化讲坛第六期思想篇道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2/6/19 11:13:57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

发展

道家思想作为一个复杂的学说,自上古至今,已历数千余年。在它的较早时期,按地域与时间划分有郑道家、晋道家、秦道家、楚道家、齐道家、战国道家、先秦道家、原始道家等种种称谓。按方向则划分为北方道家与南方道家。从战国末至秦汉是一大阶段,当时人称"刑(形)名法术之学"或"黄老道德之术"。到魏晋又是一大阶段,史称"玄风"、"玄学"。

各阶段之道家虽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但又都带有自己的特点。道家思想,“皆仰取诸象于天,俯查诸度于地。”效仿天地而为,行为方式则是“为无之事,行不言之教。”“与时迁变,应物变化。”后因侧重点不同,而分化为不同派别,形成了多种派别。

思想核心

老子的《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应该是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方式、规则、原理、次序。这个道也应该是老子向世人指明的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只有清净无为,才能取得无所不治的成果,自我无为,朴无不治,统治者无为,法无不治。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无为”的目的在于寻求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则、人生法则,即“朴”。治国以法,治身以“朴”,则“无为而无不为”。

代表人物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庄子

生平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他聪明好学,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听说庄周是个有学识又贤德的人,曾以千金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万余言。

思想及文章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现实意义

无论是就社会发展还是生活态度而言,道文化对当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追求“快生活”的浮躁之风,是一服清醒剂。我们总是偏爱大的规模和快的速度,社会需要慢下来,我们也需要“慢生活”,用清醒去审视我们的发展,审视我们周围。道家无为、自然和寡欲,道家的“知秉执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都是应该永远践行的,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字:门正男孙登丽

排版:门正男孙登丽

图片来源:新浪网百家号搜狐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38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