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发布时间:2021/11/21 10:08:36   点击数:
北京中西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今天没有核检,小区没有解封,等待明天第二次核检。小区树荫下,老人们在长凳乘凉,小孩子们很少有出门的,小区特别安静,蝉叫得很响,偶尔鸟叫,偷偷摸摸的,不太敢发声。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惠子,名施,宋国人,名家学说代表人物。他学识渊博,庄子在《天下》中称他“惠施有方,其书五车”,说他懂各种方术,而且学富五车。他活跃于当时的政坛,位居魏国丞相,合纵抗秦的组织者。庄子最好的朋友和辩论对手,没有之一。惠子并不同意庄子关于“有人之形,无人之情”的言论。所以开始和庄子进行辩论,他问庄子道:人真的可以做到无情吗?庄子曰:“然。”庄子回答:当然能。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惠施接着问:人如果没有情感,那怎么才算人呢?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庄子反问道:道给了人容貌,天地赋予人的形态,怎么就不能叫做人呢?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惠子继续问:既然这样叫做人,怎么才能做到无情呢?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回答道;你所理解的情与我所说的情根本就是两回事。我所说的无情,是指人不会因为对外物产生主观的价值判断,符合自己的就喜欢,不符合的就讨厌,喜欢了就去爱,讨厌的就会去恨,这些因为好恶带来的情感变化反而会伤害到人的内在本性。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刻意给人生增添什么,这样反而被物所累。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惠子问:不借助外界的东西让自己活得更好,怎么能保全自身呢?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先说一下“坚白”论,它是古代名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著名言论,它以石为喻,指石之白色与石之坚质都独立于“石”。理由是依靠眼睛看不到石头质地的坚硬,只能看到石头的白色,因此“无坚”;用手触摸不到石头的白色,只能感受到石头的质地是坚硬的,因此“无白”。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感觉到坚时,看不到白,所以认为坚和白不能同时存在。庄子回到道:道给了人容貌,上天赋予人形体,人不因自己主观的好恶,伤害到自身的本性。就拿你打个比方,你看看你,每天因为外在的事情费心劳神,枉费精力,成天靠着大树高谈阔论,累了就靠着梧桐小几打盹。唉,上天赋予你健全的身体,你却天天鼓吹“坚白”这种逻辑混乱的言论,你就是执着于你的主观理念,完全不懂得回归本性。庄子通过和惠子辩论来补充说明前面所说的:“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无人之情”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庄子通过和惠子的辩论来说明无人之情的可能性,即人生活在天地中,上天赋予人的本性和外在特征,这是必然,是无可更改的,接受这一切作为生命的本然状态,就不会因为觉得好就喜欢,不好就去讨厌,没有这些情感产生,就不会有过度的情绪出现,就不会被情感所束缚,就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就能回归到自己的本性。从而实现精神的自由。人真的可以做到无情吗?没有喜怒哀乐吗?否!懂得情绪和情感的来源,回到人性的根本,摆脱世俗价值判断,就能“哀乐不入于心”,超越于情感之上。老子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以道为标准,超越于俗世的价值判断,天地生养万物,是自我本性的实现,无关乎人所谓的仁与不仁,有点类似我对你好,与你无关的说法。所以无情是一种更高的姿态和纬度,站在道的层面,人不再以主观的价值判断和好恶为标准,而是遵道而为,顺应自然,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实现精神的大我!加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275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