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老子智慧丨做人要像水,守柔处弱利万

发布时间:2021/7/30 10:52:53   点击数: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不管对老子思想有没有认识,但是老子的一句“上善若水”你一定听过。

“上善若水”就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老子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论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一原文摘录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取,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顾无尤。

二文本分析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翻译成白话文:

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但是不与它们相争,居处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思善于深渊,施与善于仁爱,言语善于诚恳,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等待时机。正是因为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才不会引来责备。

中国人都很喜欢“上善若水”,不管在什么样的地方都会用这四个字进行装饰。身边一些朋友还会用这四个字作为头像、昵称之类。

老子讲“道”、讲“善”,这些都是极其抽象的概念,对普通人来讲很难直观感受到其中的奥秘。“上善”是至高无上的善,听起来更抽象。水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物象,给人一种既温柔又纯洁,流动性极强的十分活泼的力量。

如此一来,至高无上的善就像水一样,就会变得十分具象,也能够把握至高无上的善的特性了。但是至高无上的善怎么就像水一样了呢?

老子在其著作中也特别提到过水的特性,在第七十八章中说道“柔弱胜坚强”。水是柔弱的,同时又是坚强的。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水虽然柔弱,一旦聚集在一起就会变得十分强大,再坚强的东西也会崩塌,就像黄河决堤同样的道理。

老子在第二句中指出了,水是几于道的,那么为什么水会很接近道呢?老子给出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水利万物而不争;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处众人之所恶。

对于万物来讲,水是其生命之中必不可少的。而水利万物之生长却不与它们相争任何。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从这个观点来看,水的特点和道是十分符合的,只不过道是无形无象不可名的。

对于人来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弱、卑下。而水却从不排斥这一点,他永远处在人们认为最卑下、最卑污的地方。

综上来看,水的两方面特性就是道的特性。道生万物,道又蕴含在万物之中,“道法自然”。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来源于道的,包括人在内,而所有的一切都能够从道中找寻规律和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讲,道不会排斥、偏袒任何一个产物,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所以道不会出现像人一样认为什么是卑贱的了。就像庄子在《秋水篇》中谈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所以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来讲,一定是要超出自我个人意识当中的喜怒哀乐的。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能够客观的去认识我们所在的世界。老子在其第一章中就写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无欲”能够看到是事物最本质的部分,而“有欲”能看到事物的边界,两者结合才是我们现今观察世界的最佳方法。

所以在这一章当中,老子告诉我们至高无上的善是和水一样的,水的特征就是善的特征。我们在生活中,完全不必事事与人相争,凡事顺其自然,放松自己的身心。如此一来,便没有人再与你相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罢了。同时呢,多替别人着想,多做一些对自己、对别人、对大家有利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183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