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故事新编的支点是ldquo编rdq
鲁迅先生曾于二十世纪中期编辑出版一本“速写”集,名曰《故事新编》。其创作初衷是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现代题材创作小说。然而作品写成后发现与小说不可同日而语,被先生称作另类,附于小说集《呐喊》卷末。不过,此另类非彼另类,它们有两个特点:一是都取材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另一个则是多有诙谐幽默感,看似荒诞不经,鲁迅谓之“油滑”,当时还有人对此加以贬损,又正值先生从厦门迁往广州,这另类创作遂告一段落。
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做杂文创作题材,亦属自古有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杂文作家偶有创作之。“文革”结束后,刘征先生调动各种艺术形式创作杂文,其获《人民日报》风华杯征文奖的杂文《庄周买水》便是近二十多年来我们看到的出类拔萃的“故事新编”。
杂文《庄周买水》创作于年。此时,正是改革开放伊始。在经济领域有一流行说法,放手、搞活,价格“双轨制”。如何挣脱几千年小农经济、闭关锁国落后经济的桎梏,如何更新几十年计划经济顽固羁绊的文化观念,着实让国人不知所措。当一些脑瓜灵活的人开始做生意又确捞到大把大把钞票时,许多人似乎猛省,纷纷做起生意。霎时,公司林立,“中心”遍地;知识分子、机关干部竞相下海;“官倒”们乘机而入,乱收费、滥涨价邪风四起;权力寻租,大发其财。有民谣曰:十亿人口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
不懂经济的知识人庄周也抗拒不了席卷全国的“下海”诱惑,竟然异想天开要养鱼。可是,养鱼需要水呀,水又是当时的紧俏资源,怎么办啊!当然只能托亲靠友,搭人情走“后门儿”。然而买水到处“无货”,于是,跑了一处又一处,最后在河泊办事处终于买到了——一封私人信函换一张提货单,转了一大圈还得自己到东海取水……
作品通过文化人庄周下海——做生意买水的遭遇,揭示了社会时弊——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趁火打劫、转手渔利、随意涨价、买空卖空,攫取国有资源者,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财富。
这是对当年理解改革开放表面化、肤浅化的警示,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刻画了生意场上各种各样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态;同时,批评了政府对改革开放宣传得不到位,某些政策不成熟,广大民众还没有真正懂得改革开放的准确含义,还没有把广大干部、民众引导到真正的市场经济轨道上来。刚好相反,却使许多人陷入一片盲目的商海中,人心浮动,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抢购成风,险些断送了改革开放的前程。
改革,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不论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没有体制的改革,都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改革,二十来年的改革之所以徘徊,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近一年多来,高层领导已深刻认识并反复强调体制改革的理念,其文化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庄周买水》全文约一千二百字左右,写四个人物:庄周、西服笔挺的办事员、长发披肩的女秘书及吴主任等,除主人公庄周外,其余三人多是一两句对话或几个动作。然而,我们却从他(她)们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分明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形象,感受到当年的社会氛围,领略了时代的脉搏。
作品中设计一条躺在车辙里的小鱼,它“拍着尾巴,两鳃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只要有一勺水我就活命了,救救我吧。”这个细节极妙,真可谓神来之笔。细节,是描写生活、刻画人物最小因素,一个恰当生动的细节,往往是最能体现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性格。作者在这里是把小说、戏剧的手法“拿来”,为作品平添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个细节又不是硬加上的,而是既有历史故事的依据,又完全符合生活逻辑。
作品的结尾寓意深刻、丰富,“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如果说整篇杂文警示,批评了改革当初的时弊,那么这个异峰突起的结尾,更表达了民众生活之艰难、忧虑及其渴望真正改革的到来。
历史故事、古代传说是现成的,作家怎么“编”、“编”什么,那只能看作家的思想深度、政治敏感、生活感受、学养积累和艺术造诣了。“故事”要“新编”决不是随意编的,应该遵循的至少有三:一是要符合时代、符合社会氛围,二是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三是要符合人物个性。而它的特质应该是既真实又荒诞,有情节的神秘感,似有若无,飘飘渺渺,云里雾里,影影绰绰;既有小说的悬念,又有电影的蒙太奇,作者的艺术功力不亚于小说家和剧作家,否则,“编”出来的东西就牵强,生拉硬拽,张冠李戴,“荒诞”则荒诞了,可是它既不真实也毫无艺术魅力,结果落得个胡诌八咧的后果。这正是当今一些作者在故事新编创作中的现状,究其原因是他们不大懂得游戏规则,误以为“拿”来一个历史故事或古代传说便可胡乱地“编”将起来,随意将古典文学作品中任谁拉出来,把今天的事安到他们身上,把今天的事纠葛进这些人物中去,以为这就是“故事新编”了,这其实是误读,有些报刊编辑缺少经验与常识,竟将这不伦不类的东西误作故事新编,误导了读者。
故事新编是杂文创作手法的一种,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流派,所以值得肯定。我以为,它可以成为杂文创作的一支,读者对其是寄予厚望的。
插图/刘征/佚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