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寓言堂北冥有鱼格局决定人生的

发布时间:2020/10/17 1:34:38   点击数: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1120/4294161.html

引言:不要让思想和精神被束缚和局限,当你通过不断的历练和修养,智慧已达到更高的程度,要像大鹏一样等待合适的时机,依靠自身积蓄的能量,借助大自然给予的动力,这股力量承载着你飞往更广阔的天地,找到真正的自己。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yān)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jiū)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象天边的云彩,这只大鹏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的大池。

《齐谐》这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中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翅膀拍起的巨大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乘着6月大风而飞。大鹏飞过的地方,升起蒸腾的雾气像野马奔跑似的,飞荡的尘土与空气中的生物相互吹息而动。天色苍茫,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处,放一颗小草即可作为它的船;但是放一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这就是水浅船大的缘故。风的强度如果聚积得不大,那么它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负载巨大的翅膀。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聚积的风在它下面,才能乘风飞翔;背负着青天,没有阻碍,继续向南飞去。

蝉和学鸠讥笑大鹏说:“我用尽全力而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歇会儿,有时飞不过去,便落回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够一天三顿饭就不会挨饿;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要带上第二晚的干粮以备在外过夜;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准备三个月的干粮。这两只虫鸟又懂得什么呢?

小知不懂大知的思想,短寿不了解长寿的时光。根据什么知道这些的呢?朝生暮死的虫子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会有什么光景,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不知道一年的时光有多长,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边有一只灵龟,把五百年当作一春,五百年当作一秋。上古有一种大椿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彭祖活了八百岁,以长寿而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与彭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庄子最喜欢也最擅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让人们自己悟道。庄子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他一方面将高官厚禄拒之门外,不愿混迹名利场,追求逍遥自由。一方面却愿意通过他的笔墨,不厌其烦、花样百出、循序渐进地讲解道学精粹,他追求的精神世界如此辽阔浩瀚、奇幻无穷,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懂。他不求名利,却以深情大义慰籍人心、滋养生命、指引人生。

关于这篇寓言,鹤鸣书院道家学研小组将要点记录分享如下:

第一,做人最重要的是眼界与格局,避免狭隘。北冥有鱼这篇寓言来自庄子的名篇《逍遥游》。鲲和鹏的大,代表着当人的精神境界和对宇宙的认知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就会超脱出现有的空间,如同鲲要转化成为鹏,去往更广阔的南海天池一样不断升级。我们若想要有展翅高飞的视角,就要先有这样的格局,避免狭隘。如果眼界上不来,干什么也白搭。甚至说,没有这样的眼界,根本也看不懂庄子。

第二,庄子的逍遥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洒脱。逍遥一词在古文中亦作“消摇”,是一种悠游自在、缓步慢行的样子,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因此有人会误解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闲散生活状态。其实庄子的逍遥和自由并非狭义的字面含义,而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状态,庄子告诉我们不要让思想和精神被束缚和局限,当你通过不断的历练和修养,智慧已达到更高的程度,要像大鹏一样等待合适的时机,依靠自身积蓄的能量,借助大自然给予的动力,这股力量承载着你飞往更广阔的天地,找到真正的自己。

第三,用相对的眼光看问题。下面的蝉与小鸠的对话等内容,告诉我们知识少的不会懂得知识多的想法,寿命短的不会知道寿命长的经历,这里并不是讽刺小知和小年的见识和寿命,而是用这种比较说明眼界与学识存在的差异。虫鸟不懂大鹏的目标,灵龟不懂大椿树的长久,同样大椿树也不会懂得宇宙的无穷。

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视角不同,经历不同,境界也就不同。大的没必要自傲,小的也没必要自卑。要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万物的不同,也要有更高的智慧认识到万物的相同。庄子不断地用各种视角,教我们用相对的眼光看问题,帮助我们打开哲学思维的大门。

第四,比境界小更可怕的是固步自封。认知有限倒也没什么,但因为眼界太小而讥笑别人,自己就永远无法到达未知的领域和境界。我们生活在地球这颗小星球上,所能看到的,所能感知到的是有局限的,人类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是那么渺小。因此对于没有亲身经历和了解的事物不要妄做评判,对于大自然与宇宙的奥妙应存有谦卑的态度和敬畏之心。

庄子文章中展现的雄奇瑰丽,以及远远超越当时社会对科学、物理、天文学认知的水平,恰恰说明了庄子从“人之道”上升为效法“天之道”之后的收获。他的知识不仅从书本而来,更多的是通过体道,也就是效法天地而来。这也就引出后面章节中如何学习天之道的问题。

END

关于“鹤鸣山庄”

专注于企业家自我修养。

分享中华传统哲学智慧,

传播滋养身心的生活方式。

这里既有出世的智慧,

亦有入世的锦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87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