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考研笔记)
学生李清文编辑
一、说在前面的话:
1、这是一个学生写的考研复习笔记,是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摘录、记录,还有一点儿自己的随想随感。文中所录的参考答题,也只是参考。
2、文史知识浩瀚如烟,难以周全,下文中如有差错,请来函指正,愿与同道中人共同进步。
3、需要电子版本笔记的读者朋友,有偿,请私信联系。
二、文学大辞典中的词条:
庄子又称《南华員经》、《南华经》道家著作,战国时庄周及其门人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西晋时已散佚。今传晋郭象注本凡三十三篇,分内(七)、外(十无)、杂(卜一)三篇,其中内篇一般认为乃其自作,外、杂篇出于后学之手其内容虽在于宣传道家思想,却有极高文学价值。它“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运用大量生动的萬言故事与形象比喻将玄冥的天道描绘得可感可知,乂充满丰富的想像与抒情意味。另外包含丰富的文论见解,如上张“灭文章,散五彩”(《肤箧》);不取言辞辩说,以为“大辩不言"(《齐物论》。倡“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以为“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考,不期精粗焉”(《秋水》),向往一种非人为的自然美。“至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论风格,则是对文学创作浪漫特征的首次揭示。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论形成明显区别,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三、袁行霈老师主编的教材中提到:
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2、《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3、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4、《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5、《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四、刘跃进老师主编的教材中提到:
1、《庄子》是先秦诸子著作当中最具有文学性的一部。
2、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对其作了较大的发挥。
3、庄子的思想以人的保全自身为第一要义。
4、庄子对于人的精神自由表达了热烈的渴望和向往,充满了幻化的色彩,发之于文,自然包含着极其浓烈的文学意蕴。
五、课本中划线的那几句话:
1、《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最重要的道家学派的典籍。
2、《庄子》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庄子派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3、从不满现实的思想出发,《庄子》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
学生李清文多谢,鼓励也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