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庄子bull逍遥游宠辱不惊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某一乡群众的期望,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要求,能力可以取信于一国之民,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是如此,志得意满,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全天下的人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全天下人都非难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严守自我与外物之间的分别,辨别荣与辱的界限,宋荣子就是这样的超脱。
儒家思想强调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应当所有言行举止都不能逾越规矩,任何情绪情感的表达都要有礼有节,在为人处世中应尽力做到符合他人的期望,出仕为官更要自身德行高尚,造福百姓。
宋荣子是典型的道家人士,他很不屑于儒家这一套假仁假义,任何人的赞美贬损都不能使他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像一尊石像一样“无动于衷”。
但宋荣子并不是没有任何情感,他有独立的判断,内心有自己的荣辱观,从“道”的角度区分万物,同造物者一样分辨是非。
宋荣子这么完美的人物当然是庄子虚构出来的,世界上人口众多,但符合这样超脱境界的人,几乎没有。
人非草木,有七情六欲的观感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人可以超脱人类的情绪情感,遗世而独立,那自然达到“超人”的境界。
宋朝大文豪苏轼在参禅礼佛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一天他在家打坐,自认为已经达到超脱的境界,诗兴大发,作佛偈一首: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立马派人送给好友佛印看,想让佛印赞叹他修行境界高。谁知佛印在偈末批文“放屁”二字,苏轼见后火冒三丈,立刻乘船过江去找佛印理论。
佛印见他怒气冲冲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说:“苏大学士,你修为这么好,不是‘八风吹不动’的吗?怎么被我一屁打过江了呢?”
对禅宗理解如此通透,境界甚高的苏东坡,都难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情绪,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庄子所描述的宠辱不惊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个人向往。
木铎国学心理馆增长一点国学知识,收获一份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