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评价 >> 庄子当ldquo老实人rdquo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但道教思想提倡: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道德经第19章)。因为在老子看来,“圣智、仁义、巧利”这些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也主张“绝圣弃智”,而且他还认为:当“老实人”成了一种贬义词,则是世风日下的“征兆”;当社会上的聪明人越来越多,老实人慢慢被社会抛弃的时候,也是风气败坏的“迹象”。何以见得呢?
庄子在《外篇-胠箧》最后一句总结道:舍夫种种之机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抛弃那些老实而淳朴的百姓,而喜好那些奸猾狡诈的谄佞小人;丢弃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而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说教,无休止的说教已经扰乱了天下了!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借钱不还”的现象越来越多,不讲诚信的人越来越多,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曾经血浓于水的亲戚,因为借钱不还,最后不来往了,甚至是打上了官司;当初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的好哥们,因为借钱不还,最后反目成仇,沦为了陌路人。
借钱出去的,往往都是老实人;而那些借钱不还的,往往都是“聪明人”。借钱的时候,“聪明人”就像孙子一样装可怜,苦苦哀求;老实人热心肠,想着救人于水火,于是把钱借了出去。最后,“聪明人”耍小把戏,死活不还钱,装得像大爷,伤透了老实人的心。
更可怕的是:一个“聪明人”得了便宜,没有得到及时的惩罚,导致原本善良的老实人也跟着学坏;老实人被欺骗后,也开始变得不讲诚信,不再相信任何人。于是,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说话不算数,借钱不还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整个社会的风气也被“聪明人”带坏了。
事已至此,如果还有某个老实人把钱借出去了,还要不回来,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一定会站出来批评他:“你做人怎么这么“老实”啊?现在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够说话算数的?你以后长点心吧!”
于是乎,“老实人”成了一种贬义词,社会越来越抛弃老实人,耍聪明成了心智成熟的标配,但是这样真的好吗?你欺骗我,我戏耍你,最后只是互相伤害,鱼死网破罢了。
还比如,当今社会上“好心人扶老人却被讹”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那些讹人的老人如此“聪明”,他们连祖国的花朵(儿童)也不放过;如果有爱心的青少年在马路上好心搀扶他们起来,他们也会全力表演,赖账学生赔钱。
青少年学生,还没有被社会大染缸染色,大都只是单纯、善良、老实,看见老人摔倒了,就本能地搀扶起来,发自内心;没想到这是聪明老人的“雕虫小技”,事后大呼上当、人心险恶。这样的事情被新闻媒体曝光多了以后,整个社会,上到青年,下到儿童,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不敢再搀扶摔倒在地的老人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因为某些聪明的老人,当别人好心搀扶他时却别讹,于是导致整个社会风气变坏了。最后,吃亏受罪的还是老实人:老实的老人不敢摔倒,怕没人搀扶;老实的年轻人不敢扶老人,怕被讹。
事已如此,如果谁家还有一个小伙子,在马路上好心扶老人,再次被人讹,那么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一定也会站出来给他上教育课:“你真是个单纯的老实人!这年头你还敢扶老人,你没看小品里面说‘好心扶老人,最后导致自己破产了’”!于是乎,单纯的小伙子,做了好事,还被大众鄙视为“老实人”,好似被社会抛弃了一样孤独、无助。
当社会上的权术、欺诈、耍聪明、不讲诚信占据上风的时候,吃亏的总是老实人;而且,发展到最后,人人都成了受害者!因此在庄子看来:当“老实人”成了一种贬义词时,当老实人被社会抛弃,人人都争当“聪明人”的时候,实则是世风日下的“征兆”,也是风气败坏的“迹象”!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1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