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文章太美,看起来,东说一句西说一句,等把全部的逻辑搞清楚了,它是非常有条理的。
庄子《逍遥游》先讲一个人能够上天下海,逍遥解脱,自己开心;
然后要认识到吹万不同,千差万别,而在得道的人看来,却又万物皆齐,众生平等,让别人开心;
再会养生,保身全生,做到了了生死。
再加上《人间世》与《德充符》的道德圆满,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个人。
这样一个人,才够得上称为一个大宗师。
庄子所讲的《大宗师》,是有出世的成就,即所谓得道了,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境界。
这个道要如何得呢?有两个路线:
一个是抛弃了自己的小聪明,而求那个真正无知之知的大道;
另一个路线,把世间的学问知识参透到了极点,最后归到“一无所知而无所不知”,也就得道了。
这里讲知的重要。那么真知又是什么呢?——最平常的道理,最平常的东西,就是最高的真理。真理就在最平凡的地方,平凡就是最高的真理。
修道的人非常平凡,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他在这个世界上,与物理世界,一切万物之间,相处非常恰当相宜;而且处人处事都很高明,事后一看,恰到好处,恰得其分,恰得其所。
“与物有宜”就是儒家所讲的仁义,也是真人的境界。
真人不乱打主意,一切的成功很自然,没有成功与失败的感觉,都是命嘛!无所谓。
人大半的烦恼都是追悔过去,梦想将来;都在那里烦恼,不能把握现在。
生命只有现在,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你去想那些干嘛!
《金刚经》上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当然,我们在这世间,难免会遇烦扰或需作选择,若目光只看到眼前,我们的格局可能会变得促狭。这时候,不妨将自己扯脱出来,站在时空的高远处,在那里,目光会触及得更远,心胸更宽广,对眼下的得失,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因为能看见,也知晓,眼前的路通向何方,一步步向前走,踏实,笃定。
所以,老庄说先要求道,再求术。
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他在90岁时拥有了七千多亿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时就明白了一些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巴菲特19岁读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聪明的投资者》,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投资方式并坚守一生。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记住最重要的是滚之前的发现。
人生先要拿得起,然后要放得下。
我们不必困囿于眼前,活好此刻,也能即时扯脱,站在高远处,看清自己此刻的位置,看清那条路通向何处,便会明了,轻松。
《大宗师》所谓得道的圣人,是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