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不要对美无动于衷,因为那是对生活的犯罪

发布时间:2021/5/29 22:08:40   点击数:

用原创探索未知,用心灵滋养生命!愿全天下人幸福安康!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喝茶聊天,其中一位刘姓朋友不停用手机拍摄我们喝茶聊天时出现的人物和场景,我感到很惊讶。我惊讶于他那独特的审美视觉,以及他拍摄到的一幅幅美的场景,这些场景和他生命相融,形成他独特的生命审美体系。

以下是他用手机拍摄的画面:

画面一:装饰纱窗

画面二:装饰灯

画面三:服务员

以上这些图画,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身边出现,都是习以为常的人和物,但我们并没有用美的视觉勾画出来。

在生活中,我们失去太多美好的东西,不是因为生活本身出现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失去那颗审美之心。多年的物质至上的教育观念中,让我们丧失生活的张力,丧失基本审美视觉。对于生活中遇见的美,我们早已麻木不仁。

这便是物质至上带来的结果,它让我们的身体也变成物质。一个物质的身体,在认知万事万物的时候,只会以多和少、大和小、美和丑来分辨,而不会用生命之眼去体验,去感知。

画面四:走廊过道

任何一个物体,难道仅仅只有物理属性吗?难道它们只能被占有,不能产生美学意义吗?不一定!这世界上任何存在的物体,都有独特的美的一面,如果我们的心是审美的,我们就一定能发现它独特的美。这个物体的美就能和我们的生命合为一体,这样就有了生命升华,而美也因此无处不在!

最著名的一则关于升华美的故事则是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有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游玩,庄子随口说了一句:“白鱼从容游动,这鱼真快乐啊!”惠子却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就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不知道你的快乐,你本来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庄子说:“请把话题转到开头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来问我的。我是在濠河的桥上知道鱼的快乐的。”

这个故事对于审美这个命题来讲太重要了,庄子用的是生命之眼,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和世界相通相融的,所以,他都能感受到世界的美会无处不在。就像我的刘姓朋友一样,他能处处感知美的存在,因为他有一颗生命审美之眼。

画面五:桌面

惠子拥有的是哲学思辨之眼,他看到的世界是逻辑的,所以,他会站在物我对立统一的层面去思考问题,他的审美方式也是逻辑的、理性的。他的美学思想必然会导致他走向实用主义,而庄子的美学思想则会导向生命本体。

他们的两种审美观就导向了两种人生,庄子贫穷一生,但自由自在,他与天地万物合一,表面上看他很贫穷,实际上他拥有天地万物。惠子和庄子相反,他一世富有,高官厚禄,表面看什么都有,但恰恰失去像庄子那样与天地万物合一的美的世界。

庄子是融于物,惠子是逐于物。庄子是诗意的、体验的、美学的,惠子是理性的、认知的、逻辑的。庄子将天地万物作为一个大的作品,这正符合了老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所建立的审美世界才是至高无上的生命世界。

也许我们会毫不在意,很多人会说,审美不能当饭吃。可我想说的,站在对生命意义负责的角度来讲,拥有一双审美之眼,恰恰代表着为本来就脆弱不堪的生命找到了“金饭碗”,因为美本身就属于生命,正如德国哲学家施莱格尔所说:“没有诗,就没有实在世界。”他所说的诗就是审美,就是生命的张力。

画面六:盆栽

生命没有张力的时候,人就变成和石头、木块一样的物质属性,人虽然也会思想,但不会审美的思想就形不成张力,没有张力的生命就不能彰显价值。游鱼之乐所体现的思维,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在诗意的心灵中,打通“我”与世界的界限。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游鱼”,时时都是美景,只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的审美之眼。

千万不要对美无动于衷,因为那是对生活的犯罪。中国哲学本身就特别注重生命,这和西方哲学重逻辑、理性、知识不同,我们的根基则是将宇宙和生命视为一大生命,生命之间浑然一体,我心主宰,则是天地万物之主宰。

人超越外在的物质世界,从而融入宇宙生命世界中。可是,现在的我们反而被物质所困,时时刻刻放大物质的作用,而淡化美学的价值,这真的是对老祖宗的大不敬。很多人之所以活得那么辛苦,就因为失去一双审美之眼,失去一颗诗意之心。

回来吧,用一双审美之眼体验你的世界,用诗性思维去行走你的人生!

最后,祝所有朋友找回真实的自己!

年7月3日于深圳

立参

忠义之心当为天下苍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096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