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道德经系列道可道,非常道怎么理解
今天我们分享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关于老子和《道德经》的总体介绍,之前我做过一些介绍,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今天我直接开始解读第一篇《论常道》。
这一篇的内容,可能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尤其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的,《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部分,合起来才是“道德经”,从1-37章是“道经”,38-81篇是“德经”,在上半部分《道经》一开篇老子就提出了对“道”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有点奇怪,意思是说:可以用言说的,能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就不是恒常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初始;有,是世间万物的根源。
01
轮扁斫轮的故事
关于“道”的不可言说,其实庄子在《庄子·知北游》里面,也有类似的表达,庄子说:“道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
“道”为什么是不可言说的呢?可能很多人觉得有点奇怪。我讲一个故事,大概就明白了,在《庄子·天道》这一篇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轮扁斫轮。故事大概是这的。
有一天,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
轮扁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
桓公说:“是圣人之言。”
轮扁又问:“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而已。”
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我砍削木材制作轮子的时候,轮孔宽舒则滑脱不坚固;轮孔紧缩则轮辐滞涩难入。只有不宽舒不紧缩,才能手心相应,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
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自己做车轮。
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02
真正的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个故事很好解释了“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当然这个故事讲的是“实践智慧”是无法言说的,就像顶尖的运动员梅西、C罗、科比、费德勒等等,在比赛中,往往决定比赛胜负的,仅仅是一瞬间的感觉,但是你要他们告诉你是如何做到的,他肯定说不出来。
真正的智慧,是一种感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而关于“道”的不可言说性,我理解是在于它的“变化”和“广博”,道是万物的内在的规律,所以你任何的“言说”都太狭隘了,道也是“永恒变换”的,所以你任何“言说”都无法抓住其根本。
在西方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有句名言和道家思想有点背道而驰,维特根斯坦说:可以说的,都可说清;不可说的,只可不说。再精简一点就是: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03
道可道,非常道的两层内涵
什么是无法言说之事呢?就是不合乎逻辑的,不能用理性和逻辑证明的。
比如人生的意义,人类的道德,上帝等等话题,在维特根斯坦这里,就是无法言说之事。
但老子这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不是这个意思,道其实有两层基本的内涵,一个是万物的本原,一个是万物的规律和法则。
这其实也是东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思想,从古希腊开始,就比较注重逻辑思辨,注重理性推理,而东方的思想比较注重经验和直觉。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李泽厚老师,把这种差异解读为:西方的“数”,和东方的“度”的差异,数是比较抽象的,比较精确的,而度是一种恰到好处,一种平衡,不讲究精确性。东更幸福文化中,其实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中文表达就非常宽泛和灵魂,而英文的表达比较精确。
比如中医讲究全身调理综合用药,而西医讲究针对性用药和治疗。
比如中国国画水墨画,比较注重意境和整体感觉,而西方的素描比较注重线条的精确性等等。
关于东西方思想和文化差异,我们后面慢慢展开。